3月27日,“全力抓落实 确保开门红”一把手访谈活动在北京市财政局举行。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北京加强财源建设,1月至2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280.7亿元、增长3.0%,超时间进度3.1个百分点,市税收收入占比83.8%,收入质量位居全国前列,为一季度收入“开门红”奠定了良好基础。北京积极发挥财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强化重点领域资金和政策支持,2024年,市级财政科技投入占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4.1%,投入占比位居全国前列。北京还聚焦人工智能等领域,新设4只百亿级政府投资基金。
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83.8%
财政收入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1月至2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280.7亿元、增长3.0%,超时间进度3.1个百分点。本市税收收入占比83.8%,收入质量位居全国前列。为一季度收入“开门红”奠定了良好基础。
北京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韩杰介绍,今年以来,在经济回升向好的带动下,全市财政收入运行呈现“增速稳”“质量优”的特点。从增速上看,1月份财政收入良好开局,增长4.4%;2月份增长3%,财政收入上实现了平稳增长;一季度预计将稳定在这一水平,顺利实现“开门红”。从收入质量上看,本市的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83.8%,收入质量保持在全国前列。“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支撑,这两个行业1月-2月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比2019年提高了整整10个百分点,这也是近年来本市下大力气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数字经济等未来产业,支持专精特新等高科技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结果。”韩杰说。
提前一个月下达固定资产投资
财政支出方面,韩杰介绍,北京保持了必要的投入强度和较快的支出进度,1月—2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51.4亿元,增长5.8%,完成年度预算的20.6%,超时间进度3.9个百分点,为近年来同期最高水平。具体来说,财政支出主要从加量提速、有保有压、降本增效三方面发力。
北京市财政部门坚决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工作要求,财政支出“加量提速”。加快资金支出和债券发行节奏,春节前完成预算批复工作,2月底完成首批151.9亿元新增政府债券发行工作,支撑临空区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实施。及时下达今年增发国债资金,加快实施灾后恢复重建、防灾减灾能力提升项目。加快固定资产投资下达节奏,支持重大投资项目,下达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推动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对经济增长形成有效拉动作用。
政府部门带头过紧日子,财政支出“有保有压”。北京强化预算约束。把牢把紧预算关口,建立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评估机制,指导预算部门将资金用在刀刃上。集中财力保障首都“四个中心”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任务落地。
同样的钱要花出更大效益,北京财政支出“降本增效”。对园林绿化、城市更新等市级重点支出和市对区转移支付支出开展成本绩效分析,加快形成分领域、分部门、分行业的支出标准体系;强化存量支出政策绩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政策调整优化、清理整合的重要依据,切实提升财政政策和资金的效能。
市级财政科技投入占比居全国前列
如何发挥财政结构性调控优势、推动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韩杰介绍,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财政部门积极发挥财政结构性调控优势,强化重点领域资金和政策支持,聚焦“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保障民生、防范风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北京财政部门始终把科技作为重点领域优先保障,2024年,市级财政科技投入占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4.1%,投入占比位居全国前列,重点聚焦支持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前沿新材料等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继续推进“三城一区”建设等,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持续动能。同时,北京积极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营造激励企业创新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推动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在全国率先实现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北京聚焦人工智能等领域,新设4只百亿元政府投资基金,加快政府出资节奏,实施逆周期调节,发挥政府资金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加大产业投入。韩杰介绍,北京还统筹安排好高精尖资金、中小企业资金等产业资金,通过贷款贴息、拨款补助等方式,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打造专精特新小巨人,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安排首贷贴息、担保费用补助等资金,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截至2月底,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新增小微、“三农”融资担保业务规模108.9亿元,同比增长10.8%。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通过全流程“政采贷”融资服务,助力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2024年2月底,帮助中小企业融资超3亿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月朦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