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预期融资成本还有下降空间
金融时报 2024-03-16 17:59

3月15日,人民银行公布了2月金融数据。总体来看,人民银行积极发挥了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引导信贷均衡投放、量稳质优,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为经济回升提供了稳定、持续的信贷支持,有力地提振了市场主体信心。

笔者关注到,从融资成本角度看,当前各项数据均处于历史低位。其中,2月份新发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6%,比上月低1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11个基点;新发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86%,比上月低8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36个基点。

近段时间,在物价水平较低的背景下,实际利率问题受到高度关注。实际利率一般用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表示,表面看起来概念比较简单。但不少专家表示,实际利率具体计算时需要考虑很多方面,不能孤立看待实际利率绝对水平。

那么,如何理解当前的实际利率水平呢?

首先,在指标选择方面存在多种功能选择。其中,名义利率指标方面,由于利率品种较多,贷款、债券、存款等均有相应名义利率,不同的标的计算结果可能差异较大;此外,价格指标也有多种选择,有衡量生产价格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衡量消费品和服务价格的波动规律也不相同。特别是PPI涵盖的价格范围较窄,经PPI调整后的实际利率波动过大。

其次,应以一段时间的均值而非时点值来计算。仅以时点数据计算实际利率,季节性的影响会很大,观察一段时间的平均值变化可能更加合理。例如,受春节因素影响,每年1月和2月通胀数据往往波动较大,2024年1月CPI为-0.8%,2月则反弹至0.7%,若按此计算实际利率,波动很大,实际上也是不科学的。

再次,未来物价走势的影响更需关注。经济主体在消费、投资决策时会更多地“往后看”,也就是考虑未来的通胀走势。因此,实际利率更多地反映为名义利率减预期的通货膨胀率,未来物价走势纳入考虑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宏观政策加快落地见效,商品和服务需求持续恢复,物价水平将进一步回升,未来实际利率有望回落。

根据“黄金法则”,实际利率应与实际经济增速大体相当。以此为标准来反观我国实际贷款利率水平可知,如以贷款利率减GDP平减指数衡量,2023年我国实际利率为4.7%,与近10年的平均水平基本相当,低于5.2%的经济增速;微观层面,数据显示,2023年企业贷款利率为3.88%,低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OA——4.9%,这意味着企业通过贷款扩大资产所获得的收益超过利息成本,总体上企业融资条件适宜的。

对于下一步融资成本,市场普遍认为,仍有下降空间。目前市场预计年内美联储大概率降息,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客观上有利于拓宽我国货币政策空间;此外,规范、降低贷款、发债等中介环节收费,也有助于降低实体融资成本。(马梅若)

编辑/田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