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舰”让生命跨越星球 我国航天技术人员这样看
​第一财经 2024-03-15 17:46

科技富豪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于3月14日实施了星舰(Starship)火箭的第三次试飞,也实现了这款巨型运载火箭新的里程碑。

SpaceX证实,星舰在第三次测试中在低轨道巡航时比上两次测试飞得更远,飞行持续了大约一个小时,但在重返大气层时在印度洋上空解体失联。

马斯克在社交平台X上表示:“星舰将让生命跨越星球。”

SpaceX已于去年4月和11月对星舰系统进行了两次试飞,虽然都取得了进步,但最终都以爆炸终结。

三次试飞有何借鉴意义?

星舰是史上最大的火箭系统,由液氧甲烷提供动力,整个系统需要超过1000万磅的推进剂才能发射,且被设计为完全可重复使用的系统。

该火箭对于美国宇航局(NASA)将宇航员重新送回月球的计划也至关重要。作为NASA阿尔忒弥斯月球计划的一部分,星舰将被用作载人月球着陆器运载系统,SpaceX因此赢得了NASA的一份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合同。

马斯克去年曾表示,他预计SpaceX在2023年可能花费约20亿美元用于星舰的开发。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在SpaceX第三次发射试验之后撰文称:“我们要承认SpaceX是一家商业航天企业,但它并不是普遍意义的民营企业。”

郑永春认为,在欧美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下,大部分项目都会采用商业模式发展。SpaceX在创业的早期,招聘了很多美国宇航局的航天工程师。美国宇航局通过专门的机制,转移了包括航天发动机在内的很多技术给SpaceX。作为一家商业航天企业,SpaceX十分重视成本控制,一切因陋就简,“用梦想来激励员工”,这对于SpaceX的成功非常关键。

星舰的三次试飞对于国内迅速发展的商业航天领域也有借鉴意义。我国商业航天公司蓝箭航天一位技术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SpaceX火箭要实现完全回收还有很大的难度,我们估计还得再经过几次飞行测试。”

他把火箭回收比作“用筷子夹住火箭”,并称:“对我们这些后来者来说,关键是要学习SpaceX的迭代模式,首先要思维彻底转变,这对中国航天的从业者而言尤为不易。”

作为新增长引擎之一,“商业航天”已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商业航天是我国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新增长极,也是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支撑。《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3年)》显示,2023年,我国共实施了67次航天发射,其中有26次商业发射,发射成功率达96%。

万亿元级新兴产业如何发展?

我国商业航天市场潜力巨大,将成为万亿元级的新兴产业。然而,商业航天作为具有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具有高技术壁垒、高风险、高效益和长周期的特点。

易动宇航创始人兼CEO沈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将商业航天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有助于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太空领域竞争力,也将带来技术转移和应用的红利。”

沈岩表示,航空航天领域的竞争形势不断加剧,世界各国都在加大投入,争夺太空资源开发的先机。他认为,商业航天作为技术迭代快、经济效益高且产业协同强的航天新业态,是提升国家太空领域竞争力的战略力量,发展商业航天相关的技术和服务,将对通讯、遥感、导航等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行业有重要的带动作用,未来还有望打造太空旅游、太空制造、太空电站等配套服务。

我国历经近10年的发展,在技术层面已有多款商业火箭成功入轨,由商业公司研制的卫星取得多项国际和国内首次技术突破。在产业链方面,我国已初步形成了面向商业航天的火箭总装总测、卫星研产、卫星数据应用为一体的产业链。

目前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已经迎来了重大的窗口期和机遇期。今年1月11日,由东方空间研制的“引力一号”首飞成功,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不仅大幅提升了我国固体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也丰富了我国运载火箭型谱。

1月23日,由中科宇航研制的“力箭一号”遥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采用“一箭五星”的方式,顺利将5颗商业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力箭、朱雀、快舟、双曲线、谷神星等系列商业运载火箭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商业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银河航天首席科学家张世杰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航天领域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进入到商业航天之后,以市场化的手段来促进商业航天更进一步,以可用、易用、用得起的方式进入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将进一步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形成新的生产力。

专家表示,商业航天的加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牵引和支持,需要政府提供更加灵活高效的运行体系,优化发展环境,为商业航天企业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才储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企业自身也要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自身技术水平。

郑永春认为,中国的商业航天企业很多,既有体制内的国企和央企采用商业模式新组建的,又有纯民间投资的。过去几年,商业航天企业吸引了一批人才。未来有必要扶持一些上规模的商业航天企业,适当开放一些基础底层的技术,促进其快速成长。

他还表示,这些商业航天企业作为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三支力量,有望通过高度的对外开放,在世界市场上争取订单。基于中国工程师的勤奋、智慧和高效率的交付能力,有可能在与SpaceX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钱童心)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重型运载火箭“星舰”第六次试飞成功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1-20
星舰第五次试飞,给中国商业航天带来哪些启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0-16
猎鹰9号获准重飞,SpaceX“里程碑式”任务再度提上日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8-31
商业航天为中国航天事业带来更多机遇
光明日报 2024-06-17
马斯克“星舰”上天,特斯拉股价跳水
中国证券报 2024-03-15
美媒:SpaceX“星舰”在重返大气层时失联
央视新闻 环球网 2024-03-14
“星舰”重型火箭二次试飞仍失败自毁,马斯克发声:祝贺SpaceX团队
环球网 2023-11-18
SpaceX“星舰”超重型火箭发射升空,外媒称是关键测试
环球网 2023-11-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