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年轻人如何走出“词穷”困境?
北青评论
2024-02-28
+ 关注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近期进行的一项的调查显示,1333名受访青年中,53.3%的受访者感觉近几年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了,47.1%的受访者感觉自己词汇量匮乏、表达单一,43.2%的受访者表示用笔写字变少,41.5%的受访者遇到过词不达意、难以准确表达想法的情况。(2月27日《中国青年报》)

语言和文字表达需调动个人的知识积累进行遣词造句,背后体现的是思维和认知。现实中,不少年轻人正面临着表达匮乏的“词穷”困境 ——心中虽有千言万语,但表达出来就很匮乏,甚至词不达意。

这可以用“用进废退”的进化学理论来解释。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交流、学习、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所减少。一些人因为平常沉湎于网络,疏于与他人沟通交流,懒得动笔写字,久而久之,不仅造成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还导致了个人逻辑思维的破坏和理性思考的缺失。这种现象值得警惕。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竞争日益激烈。在校大学生无论是写论文,还是参与答辩交流,无论是考公考研,还是参加企业招聘,都需比拼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走上社会后,创业也好,打工也罢,也都离不开良好的沟通和表达。倘若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不足,轻则会闹笑话,给个人形象减分,重则给事业带来损失,错失人生发展机遇。

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最好办法是多读书、读好书,通过深度的“学”与持续的“习”,让自己的思维与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融合发展、相得益彰。身处信息时代,我们或许无法回避“快浏览”,但不能抛弃“深阅读”。对于经典作品,只有慢慢品味、反复咀嚼才能觅得好书中的真味,参透书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读书贵在持之以恒,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善于把各种零碎时间利用起来读书,日积月累、聚沙成塔,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夯实语言文字基本功。

在多读书、读好书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学以致用。年轻人既要常读常新、常读常悟,也要常用常练,该动笔的时候就要动笔,该进行语言交流时也不要逃避,假以时日,才能熟能生巧,使自己变得能说善写。

中国语言文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彰显着中华文明的独特风采。提升公众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既是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各地应以书香社会建设为契机,加强以公共图书馆、综合书城、特色书店、社区书店等为支撑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开展阅读征文、名著朗读、演讲比赛、推选家庭阅读典型案例等活动,进一步造浓全民阅读氛围,吸引更多年轻人在“悦读”中丰盈精神世界,走出“词穷”困境。

提升公众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要充分发挥高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教育部、国家语委2022年11月发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的若干意见》提出,高校要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等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及标准并纳入毕业要求,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各高校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坚持以推进人文通识课程建设为抓手,完善语言文字工作方案,优化和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在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上下功夫,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大学生群体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持续提升,推动大学素质教育不断迈上新台阶。

文/威利

图源/视觉中国

相关阅读
用阅读点亮人生,用书香温润城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9
警惕离开“网梗”就“词穷”
北京日报 2024-08-21
引导青少年规范使用语言文字
中国教育报 2024-05-11
争做全民阅读的践行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3
北青快评|线下“欲说词穷”需要社交“由虚转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2
38万网友互助摆脱“文字失语症”
扬子晚报 2024-03-11
如何通过亲子阅读提升孩子语言能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6
拿什么拯救“文字失语症”
北京日报 2024-03-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