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女性,身为母亲,作为人类,重新拥抱生活的冒险。
从逼仄的妇女收容所,到广袤的北冰洋;从人生低谷到极北之巅,穿越半个地球,远赴一场精神探索之旅|
“我告诉自己,我将从鲸鱼身上重新学习如何生活。”
“话说回来,什么才算是失败呢?这只有我一厢情愿的判断。鲸鱼就在海上,步履不停地穿越风暴。追随它们就是一堂课,在这堂课上我们学到了人生还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机会,你相信有多少机会就有多少机会。”
★这是一段人类母子寻鲸之旅,也是一场陪伴灰鲸妈妈和幼崽迁徙数千英里谋求生存与希望的冒险。
一路上,我们心怀不同的渴望奔赴相见;分离后,我们回归陆地与海洋,在浩瀚的宇宙中各居其所|
“我理解鲸鱼并欣赏它们的本来面貌。它们存在就足够了。不能看见他们让我感到很高兴,这样它们就会在其他地方,远离人类的干扰,仅仅作为鲸鱼本身而存在,自由自在地生活。”
★这是一次对深海的呼唤,一个关于勇气与韧性的故事,更是一场自我发现之旅
将生命中一场场风暴与磨难,化作一次次潜入水底的普通呼吸;追随灰鲸,在人生困顿之际获得“做自己”的力量|
“鲸鱼不会应付希望或绝望了,它们应对的是生存问题,该吸气的时候便吸气,一直勇往直前,为了自己和孩子长途跋涉到世界的尽头。”
“我已经不再认识当时那个年轻女子了,她独自行走于尼日尔河三角洲,无所畏惧。她挡住有权有势的男人的去路并挑战他们的权威,她认为她可能带来改变,她认为她在为正义而战。但是她一定还存在于某个地方,我一定能够找到她。如果灰鲸在经历了如此种种之后最终能够重新学习,并且复苏,我当然也可以。”
★一场对极北之地捕鲸文化的探访,在万物轮回的世界观中,感知人类自身的存在与意义
因纽皮亚特的鲸鱼点亮了北极的夜晚,它是自然的馈赠,有和人类别无二致的鲜活灵魂,在残酷的生存考验下,人与鲸鱼的生命紧密相连|
“因纽特语中没有人类与动物的区分,没有单词对应它。这或许暗示了因纽特人世界观中生命的平等性。”
“这个地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似乎是有生命的,充满了梦想、思考和历史。动物的形象总是彰显在服饰上,也体现在人们住宅内外处处可见的鲸骨和鲸须上,还充斥在人们的意识和对话中。在这里一切都围绕着鲸鱼。这里的居民对于鲸鱼和生态都有着深刻的理解,与他们交谈,让我感觉几乎就像是在直接聆听鲸鱼自己的声音。”
★开启这段冒险,如你如我,如我如鲸,愿我们都不再独自奋战。
八千万年前,人类与鲸鱼曾是同胞,我们的祖先却奔赴了不同的选择;今天面对变革如雪崩般来势汹汹的未来,我们和鲸鱼又面对着共同的挑战——不确定性更强的未来
流行文化的裹挟,价值观的更新,科技的主宰,这些问题本质上和气候问题没什么不同,它们都关乎人类存在的方式与意义——如何在变革来势汹汹的未来对抗虚无和无意义感,坚定地感知自身的存在,维护自己与土地、语言、同类和周围社群的联结。
跨越个体与普遍、生与死、人类与非人类、永恒与变化之间的坚冰,以一场远渡重洋的寻鲸之旅,抚慰生命的悲苦与磨难,歌唱生存与复苏的力量。
内容简介
六年前,多琳作为一名记者第一次造访阿拉斯加最北部的小镇乌特恰维克,在气候变化的国际争议下探访当地捕鲸社区对气候变化的看法。古老的因纽皮雅特人世代依赖捕鲸生存。她进入本土捕鲸者的世界,参加了春季捕鲸活动,逐渐被当地围绕捕鲸而形成的古老价值观和社区文化吸引,被卡里克捕鲸家族接纳,并与一位当地的捕鲸猎人比利坠入爱河。
六年后,陷入贫困和孤立的多琳带着两岁的儿子麦克斯开始了一场非同寻常的冒险:一路北上,从墨西哥的潟湖到北极的冰川,跟随带着幼崽、躲避虎鲸攻击的灰鲸母亲完成哺乳动物距离最长的大迁徙,最终也与卡里克一家重逢。旅途中,她探索了灰鲸和幼崽的故事、历史和习性,揭示了气候变化对古老海洋和海洋生物造成的深刻影响,以及灰鲸在剧变的海洋生存下来的尝试。通过这趟旅程,多琳寻回了自儿时起与海洋和鲸鱼的深层联结,走出了单亲母亲的困顿,寻回直面生活变化的勇气和韧性,重获新生。
作者介绍
多琳·坎宁安(Doreen Cunningham)
英国记者、作家。曾在英国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从事气候研究,后转行从事新闻工作,专攻气候议题,为BBC做了20年的专题主持、编辑和报道。曾赴阿拉斯加北极、阿塞拜疆、阿根廷、智利、东欧、格陵兰、冰岛和中东进行报道。2006年与因纽皮雅特人捕鲸者一起参加了当地捕鲸活动,记录当地人对气候变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