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回家过年,寻觅三重“归处”
帆书樊登讲书 2024-02-08 22:00

回家过年,自古以来便是咱们中国人骨子里的传统。

年关将至,经历一年的辛苦奔波,每个人的内心,都早已被对家的思念所填满。

此刻,不妨将重压暂且搁置,给自己一次难得的休憩,寻觅三重归处,为新的一年积蓄能量:

归团圆,与挚爱亲人围炉共聚;

归自然,让疲惫身心得以舒缓;

归初心,沉静内省,拂去尘埃。

归团圆

有人曾说,走过无数的路,最喜欢的还是回家的那条路:

这条路似乎拥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它总能轻而易举地承载你这一整年的思念和寄托,让人愿意竭尽所能地踏上去。

只要回到家,你便不是从早到晚操持全家起居的陀螺,可以安心作回女儿;

只要回到家,你便不是被工作折磨得焦头烂额的打工人,可以安心作回儿子。

只要回到家,吃上一个饺子,饮一杯美酒,便是这人间最美的团圆。

记得汪曾祺就曾在《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中,描绘过春节前的景象。

每逢年前,街坊们便会轮流准备舂粉子、搓汤圆、腌制乌青菜等食物,等到年夜饭时再一一端上桌。

这些看似寻常的家乡菜,却成了他日后几十年里浓厚乡愁的载体。

只要回忆起那幅热闹的场景及熟悉的味道,便觉得心里满满的,再不孤单。

以前,一直是父母为我们准备过年的仪式感;如今,已轮到我们为父母带去那份温馨与团圆。

正如网友所说:“过年不是父母最盛大的节日,你回家才是。”

只有我们回到家,父母才能感觉到年味。

曾有个四川男人回家前,反复叮嘱母亲“春运堵车,莫要等我”。

可他事后查看监控才发现,母亲竟在院子里,一边装作打扫院子,一边等他,一等就是三四个小时。

这一幕让很多人泪目,有人暖心评论道:

母亲不想让你知道她在等你,所以假装扫地;

她扫的不是地,是对一个儿子的无声等待。

这几日,我也听到了一位朋友的甜蜜“抱怨”,她买好春运车票后,父母便开始张罗着她爱吃的各种食物。

今天买一盒坚果,明天灌几斤腊肠,后天挨家挨户去买草鸡蛋......准备的过程忙碌却喜悦。

他们一边劝朋友回家路上莫赶,一边又焦急地等待她的归期。

或许这就是全天下的父母心吧。

其实这几年的疫情和天灾早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些意外很突然,有些爱经不起等待。

父母在家的时候,尽量回家过年吧。

所谓过年,得一家人聚在一块,那才是年。

归自然

然而回到家,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感触:每到此时,都似乎有积攒了一年的压力亟待释放。

熬夜打牌、看电视、抢红包、送祝福,这些几乎成了过年标配。

很多人都是不到半夜一两点不睡觉,第二天不到日上三竿不起床。

这种日夜颠倒、长期宅家的“假期模式”,不仅得不到真正的放松与惬意,反而会让我们更加疲惫。

因此,很多人都会感慨放假比工作还累,甚至还会深陷节后综合症,开工后迟迟提不起精神。

为了跳出这种怪圈,乔布斯早年便在工作之余选择远离喧嚣,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灵感和放松。

假期时,他更会带着家人去山区度假。

在与自然的亲近中,他不仅恢复了精力,还激发了创造力,在回归工作后能够更高效地应对挑战。

这种做法也得到了科学研究的支持,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

短暂休息和与大自然的接触,例如看看窗外的风景、户外散步、爬爬山……

会显著提升精神集中度和工作表现。

对很多人来说,大自然不仅是汲取工作灵感的源泉,更是孩子们成长的乐园。

邓超夫妇便是深知这一点,每逢放假都会陪着孩子去海边踏浪、去山野观察植物,提升陪伴质量的同时,更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增长了见识。

当然,面对现实的重压,我们可能时常会身陷工作之中,被城市钢筋水泥禁锢,无法与自然建立联系。

既如此,那何不顺应天时,利用春节的难得机会,感受大自然的馈赠,让疲惫的身体和纷乱的内心一同得到休息与疗愈,找回那份久违宁静。

现如今,很多人都感叹年味淡了,孩子也少了我们当年的那份童趣。

不妨就趁着春节回老家,带他们去田野里撒欢,体验那些传统捉狗斗鸡的游戏?

或者,动手制作一些儿时的玩具,在农村大院里敞开了玩,让童心彻底回归。

如果老家靠山就去爬山,靠海就去观海,靠田就去漫步田间,靠郊区就去感受郊区的野趣,岂不美哉?

大自然的美,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毫无保留。

只要我们愿意驻足,便能领略日出日落的壮丽,静观云卷云舒的悠然,闲看风起风落。

作为身体最放松的捷径,回归自然,与自然相处,我们无需算计、竞争、伪装,安心做回自己就好。

当我们真正融入自然的怀抱,便会惊奇地发现,一切都会发生得“自然而然”。

知乎上有人曾分享,自己因长期熬夜,导致白天工作效率很低,与他搭档的同事都怨言颇深。

然而过年回老家期间,他与外婆一同打理了一段时间的农活,坚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生活节奏。

当他再次回到城市工作时,竟然脱胎换骨,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

而这正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力量,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免费汲取的自然养分。

归初心

其实过年,对很多人来说,不仅意味着团聚,也是全新一年的序曲。

因此每到此时,大家便会开启“许愿”模式。

总感觉不管过去一年如何,只要新年一到,便有了重启的机会。

以前我们的理想很大,是要上天入地,成为改变世界的大人物。

可人到中年才发现,照顾家人、过好日子的小愿望,也同样可贵。

所以,我们开始珍视身边的亲人、朋友和自己的健康。

更希望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那份简单的幸福和满足。

为此,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们不妨回归初心,想想当初为何出发。

定下一个小目标,不用太大,只要脚踏实地,一点点去实现就好。

这里,我们可以借助“平衡轮”工具,制定一个全面且实用的新年计划。

先在白纸上画一个圆圈,将圆均分成8格。

再把下阶段对事业发展、身体健康、学习提升、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提升目标,分别填写在每一格中。

接着,以0-10分,为自己此刻的单项满意度打分,0表示不满意,10分表示最满意。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清晰了解到,新一年该在哪方面下功夫。

比如事业发展,若想换个职业?那就每周学点新知识,机会来了才能抓住。

学习提升上,一个月读两本书,写点笔记,一年下来必能进步不少。

家庭关系上,每周给父母打一次电话,一年给他们换新一台新家电,让亲情暖流持续流动。

身体健康上,不妨每周抽出2小时健身,坚持下去也会有惊喜。

这份新年目标清单,将成为我们未来一年的“成长地图”。

依循而行,定能与更好的自己不期而遇。

当然,在制定计划时,我们也不妨邀请家人共同参与,互相参谋。

一起聊聊过去一年的得失,谈谈未来的憧憬,让彼此的心越贴越近,年味自然也就更浓了。

写在最后

记得以前放假,我们总想离家远一点,去追逐遥不可及的自由与远方。

但后来渐渐明白,家才是心灵的最终归宿。

那些曾经觉得耳朵生茧的叮咛和啰嗦,如今听来也成了动听的旋律,因为那里装着家人的关心与爱意。

刘继臻便曾在《过年过甚啊》里,生动地描述过家人团聚的场景:

过年了,一家人全部到齐,围坐在一起。

边吃边喝,有说有笑,各自讲着自己不同的故事,也不怕谁笑话。

是一种心灵的放飞,是一种童年的回归。

其实啊,我们心心念念的年味儿,从未真正离我们远去。

它就藏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里,体现在家人间最朴实的互动中。

只要家人在身边,那份年味儿,就会一直在。

因为无论走过多少风雨坎坷,总会有那么一扇门为我们敞开,总会有人等着我们回家过年。

当跨进家门的那一瞬,所有在外奔波的疲惫和艰辛,都会化作烟云消散不见。

作者 | 米兰

来源:帆书樊登讲书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