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节气背后的“仪式感”
光明日报客户端 2024-01-22 11:00

今天是农历大寒,也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从气候特征上看,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在这个“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的时间点,人们心怀别样的“仪式感”,承继着食补养生、祭祀祈福、置办年货等多样习俗,以此迎接由冬向春的转折点,在岁末的转眸中期盼温暖的春风。

从古到今,“二十四节气”标志着四季的轮转与物候的更迭,陪伴世世代代中华儿女走过悠悠岁月、看遍斗转星移。作为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二十四节气”能够作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亦是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等巧妙结合而形成的知识体系,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经验成果和智慧结晶。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无限魅力。

直到现在,“二十四节气”依旧在指导人们劳动生产、指引人们健康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所承载的岁时节令文化,也随着时代变化愈发醇厚,内化为独属于每个人心里的“仪式感”。岁逢大寒,人们有的按照传统方式“护养固气、安神养性”、交好新一年的“养生作业”;有的以现代方式与家人朋友围炉共话,分享一杯热乎乎的奶茶、香喷喷的炒栗;还有的在社交媒体发一条“朋友圈”,抒发年终的种种舒怀、铭记难忘的岁末时刻、表达对新年将至的兴奋欢喜......

在日常生活中,节气背后的“仪式感”,正是文化符号和记忆具体显现,带来了传统文化的温暖与智慧,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冀。这份绵延千年的浪漫,随着时代的变化历久弥新,在四季的轮转中诉说着天地之壮阔、生命之隽美,守望着烟火人间的无数欢喜。这个冬天,也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些小小的“仪式感”,共赏霜雪染尽、静待春暖燕归!

文/育心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历史|涵义极其复杂的“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形成的
历史学堂君 2024-06-22
赏读|居晓年:​​​​​​​​​​​​​​“大寒”趣谈
汪迷部落 2024-02-03
天津博物馆首次推出二十四节气文物展
中国新闻网 2024-01-21
课程图纸:触摸自然之律 感受节气之美
中国教师报 2022-09-25
节气文化何以热起来
人民日报 2022-07-08
人文与科学的有机融合:在二十四节气里读懂中国
人民日报 2022-04-19
《万物生长》顺义大剧院上演 奏响二十四节气乐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10
二十四节气,是一张能“听到”的课程表
光明日报 2022-03-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