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尔滨因冰雪旅游出圈,引发一波旅游目的地揽客大战,全国多地文旅局组织队伍到哈尔滨街头表演,或启动“题海战术”,频繁发布视频向游客花式喊麦宣传。
这些借势哈尔滨的宣传,究竟能发挥多大用处?一座城市文旅出圈的正确“姿势”是怎样?上海的文旅宣推需要跟进吗?
宣传需要实质内容
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刘德艳说,各地文旅局“卷”宣传,等于在全国人民面前做了一场密集型的全国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大展示和大比拼。在寒假来临的时间节点,借着哈尔滨的热度让更多人看到自家的旅游资源,再辅以诚挚的服务态度,值得鼓励。
北京青蓝文旅规划院院长、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旅游总规划师马牧青表示,各地文旅局此番借力宣传,基本是“凑热闹、蹭流量、混个脸熟”,缺乏产品宣推精准度和实质性内容,很难说有多大的市场吸引力。顺着哈尔滨的热度,各地文旅局借助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活态化风物,如“小砂糖橘”“小葱花”等形象传播,缺少具象的旅游产品和内容,其传播力度和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表示,短期火爆的情况下,本地居民可以暂时性地让渡一下个人权益,但长远来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存和生活好的权利。旅游不仅是游客的美好生活,也应该是本地居民的美好生活。
如何接住《繁花》流量
马牧青说,《繁花》剧中主要角色谈论的排骨年糕、泡饭、蝴蝶酥等美食,以及代表着当年上海华丽一面的场景、服饰等,通过电视剧连篇累牍有情节、有情感注入的宣推,其效果已远非上海市文旅部门借势而为能达到,顺势而为宣推即可。
对上海来说,游客过多就会失去原生态生活形态,消费者的体验感也就随之消失。自然生活状态是最佳境界之一。
刘德艳建议,上海可借此热度增加游客对上海“建筑可阅读”内容的了解。
至于曾经辉煌的黄河路,其现状与剧中表现的年代已有不少差异,和当下游客的餐饮消费需求未必匹配。要将这里的大流量游客转化成消费“留量”,需要有更好的临时商业设施跟进配套和必要的指引,考验的是城市及街区的综合协调能力。
文/李宝花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