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地域、造矛盾、卖焦虑 年终盘点:谣言的三个关键词
解放日报 2023-12-29 07:31

2023年进入尾声,网络谣言仍蠢蠢欲动。近日,“上海某企业捐赠甘肃地震灾区的羽绒服在二手交易平台被倒卖”的谣言引发热议。截至发稿,相关方面已迅速行动,惩戒造谣者——二手交易平台永久封禁了该用户的账号,公安机关也追查到当事人。

社会各界对谣言的态度很一致:拒绝谣言,严惩造谣行为。上海辟谣平台盘点一年来澄清的谣言发现,谣言也有“关键词”。

谣言关键词:地域

“能不能管一管‘黑地域’?”很多粉丝在上海辟谣平台留言。一年来,不少城市、地标成为谣言受害者。

豫园商圈就多次“躺枪”。有的造谣者偷换概念、以偏概全,将没有买到自己想买的冰淇淋品种,捏造成“上海豫园没有国产冰淇淋”。这类谣言,显然是故意为之,目的是利用地区、地标的知名度,博取关注度。

值得关注的是,在“一切朝流量看”的心理下,某地的正常现象甚至好人好事,也会演变成截然不同的结果。

9月初,上海天空的一道尾迹云曾引起网友好奇,觉得它与常见的尾迹云不一样。这本是科普话题,经过气象专家的解释,完全说清楚了。谁知到了造谣者手里,尾迹云与有关不明飞行物图片、太空照片或影视剧截屏结合在一起,变成了“上海现不明飞行物”这一谣言。

所以,对那些冠以地域、地区名目的传言,若非权威发布、若无前因后果,可信度很可能有水分。

谣言关键词:矛盾

另一类谣言在短视频平台频繁出现,主角不同、情节不同,却有共同的关键词:“矛盾”。家庭矛盾、工作矛盾、地域矛盾……“强势”与“弱势”之间有对比、“富有”与“贫穷”之间有差距,但经过查证,要么是捏造的故事、要么是夸大曲解的结果。

比如,此前多个账号传播“外卖小哥为28万彩礼加班活活累死”,经调查,是造谣者将正规纪录片的画面剪辑拼凑后捏造而成。原纪录片主题与谣言主题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不仅没有“为彩礼累死”这一结局,就连“外卖小哥”的身份都是杜撰的。

另一则“商场驱赶外卖小哥”的谣言,经核查,实为当事外卖小哥与商场保安之间因语气态度等发生冲突,而非造谣者导向的“商场嫌弃外卖小哥”结论。包括涉事商场等很多商场内,都有专门为外卖小哥设置的休息区,更有不少外卖小哥用亲身经历辟谣。然而,造谣者将一场小冲突演绎成外卖小哥与商场之间的矛盾,且上纲上线到贫富差距等话题上。

以上种种,体现了这类谣言的套路:利用公众焦虑、宣泄情绪、同情弱者、围观猎奇等心理,博眼球、拉流量、换利益。所以,从根本上杜绝这类谣言,平台责无旁贷。有必要改一改平台“流量为先”等机制,加大造谣者的违法成本,让他们无法从造谣获利。

谣言关键词:健康

统计不同机构、平台发布的谣言榜,会发现健康养生类谣言占比不低。从上海辟谣平台澄清的谣言看,也有相当一部分与“健康”有关。

欺骗性较高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假借或曲解学术杂志、学术机构或权威组织的名义、报告等,传播不实消息。比如称“湿发睡觉会致癌”的谣言来自《自然》杂志;称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中国有“神秘肺炎”等。另一种是冒充医生、营养师、实验室研究员等专业人士,甚至捏造出“老中医”“活神仙”的子虚乌有的身份,为错误信息背书。

这类“假健康”信息还有一个共同点:大部分不具备“原创”标签,而是东拼西凑、改头换面、互相转载的结果。造谣者既没有底气标原创——即使标了,也可能因为内容雷同被平台拒绝;又借助“非原创”推卸责任——一旦被发现造假,就用转载、摘编等搪塞。

以上种种说明,想要阻断健康类谣言,需要相关部门、媒体、专业人士的共同作用,也离不开公众的自我修养。

一方面,相关部门、媒体、专业人士等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及时提供权威的解释解读科普,满足信息需求。

另一方面,公众也要注意自我防范,加大对健康类谣言的辨别能力。“宁可信其有”不是科学的态度,错误的健康提醒只会加重焦虑。

总之,面对纷繁的网络信息,需要擦亮眼睛,理性判断,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共同营造清朗有序的网络家园。

文/任翀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AI造谣乱象“野蛮生长”?专家:可设置敏感关键词
央广网 2024-11-20
杭州多位外卖骑手被封号?美团紧急回应:谣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3
谣言闻“汛”而来 只为吸流量博眼球 专家:灾害面前应用法律手段终结谣言
法治日报 2024-07-18
AI让造谣更简单谣言更“科学”?记者调查AI谣言乱象
法治日报 2024-07-17
网信办:今年累计处置涉网络谣言违法违规账号10859个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7
网传西安高陵区竟有“病毒基地”?谣言!起底网络博主造谣套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4-28
遏制科普类谣言亟须专业和法治双拳齐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6
网信办通报一批谣言案例:“外卖小哥挣彩礼加班累死”谣言引关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