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12月27日上午,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办开放仪式,下午正式对公众开放。三大文化建筑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载体,是副中心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的亮眼设计。
城市副中心建设在北京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三大文化建筑不仅是副中心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翻开了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崭新一页,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全面挖掘展现副中心丰厚的历史文化、大幅提升副中心的文化建设水平、切实满足副中心市民的文化需求,需要建设与副中心战略地位和功能相匹配的文化建筑。三大文化建筑规模约30万平方米,配套共享设施建筑规模约30万平方米,建筑风格稳重大气;文化元素之浓郁,设施之齐全、功能之完善、服务之贴心,也都令人称道。三大建筑各具特色,相得益彰,犹如坚实而又厚重的三足,鼎立起城市副中心的文化大厦。
如果说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是通过各种珍贵的史料和实物,让观众徜徉于波澜壮阔的千年历史之中,顺着一条人工开掘的运河,感悟中国古人的智慧和能力,参悟其在大一统国家中的意义;那北京城市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数百万册的图书,能让每个年龄段的读者都能与文字亲密接触,在学习一个个知识、明白一个个道理中,享受甘之如饴的愉悦、积蓄人生前进的能量;而北京艺术中心则为古今中外的各种艺术提供了百花齐放的舞台,让市民能在闲暇之余在家门口享受到精美的视听盛宴。历史可追溯,精神有归宿,闲暇有去处,三大文化建筑的三重呈现功能,让文化就在身边,更加丰富多彩、立体可感。
文化建筑是承载呈现文化的载体,本身也是建筑文化的生动体现。“从小时候的北京‘十大建筑’到现在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的亮相,我们能看到整个国家从经济到文化、从硬件到软件、从外观到内涵的突飞猛进的发展。见证这样的过程,我感到非常荣幸。”这位文化工作者的感叹,也说出了北京市民的心声。博物馆之城、书香北京、演艺之都……作为一个有着三千多年建城史、870年建都史的底蕴深厚的城市,北京的文化中心建设正在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中,展现出旺盛蓬勃的动力与活力。
全国文化中心新的一页已经翻开,文化建设新的故事正待书写。写下我们对历史的敬畏与传承,写满我们对知识的渴求与创新,写出我们对各种艺术的欣赏与热爱。
文/贾亮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