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女孩留学6年 凭着好厨艺征服世界各地的朋友
扬子晚报 2023-12-18 14:38

苏州女孩奕菲从小喜欢做饭,12岁时就能做一桌可口的饭菜。6年前,她到美国留学,目前已拿了两个学士学位,即将硕士毕业。平时爱钻研厨艺的她,喜欢在社交平台晒美食,因此收获了一众粉丝。

近日,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采访时,奕菲表示,做饭让她收获了很多朋友。“美食,一直是我去爱他人的方式。看到饭桌对面的人,不管是什么肤色、什么国籍、什么年龄、什么职业,吃到我做的饭眼睛一亮的时候,那感觉太美妙了!”

留学生思念家乡美食,用小电饭锅做出好吃的

奕菲从小喜欢做饭。三四岁时,外婆问她长大后想做什么,她毫不犹豫地说想当厨师。苏帮菜选料严谨,制作精细,以精致鲜美而闻名于世。奕菲在12岁时开始自己下厨,假期父母工作忙,下班回到家,迎接他们的经常是奕菲做的可口的饭菜。

2017年,奕菲到美国留学,一晃6年过去,她已经拿到艺术和心理学两个学士学位,当代首饰艺术硕士马上也要毕业。她没想到一手厨艺让自己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奕菲告诉记者,刚到美国的时候,她觉得学校食堂很好吃,心想学长学姐说食堂不好吃是不是骗她?结果连吃了4天之后,她就开始想哭了,“除非迫不得已,基本上不会去食堂了。”

不过在异国他乡要自己做饭很不容易。奕菲大学是在美国中部读的,一年有6个月下雪,出行很不方便,那里的华人很少,周围找不到亚洲超市,只能买到当地的食材。她也找不到称手的厨具,只有一个小电饭锅。

有些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偶尔开车一个小时去外地的亚洲超市,顺便给中国留学生带一些食材。需要用冰箱储存的新鲜食材都没法带,主要是一些干货。有一次奕菲生病了,特别想喝粥,就在宿舍里用小电饭锅做皮蛋瘦肉粥。

后来她还研究出蛋饺、桂花糖藕、荷花酥之类的家乡美食,清明节的时候还做了青团,找不到艾叶,就拿菠菜榨汁做青团子,用红小豆做豆沙。她还和一位华人室友一起包饺子,“一次包几百个冻起来,饿的时候就吃饺子,当时觉得特别奢侈,都省着吃。”

奕菲性格开朗,朋友一直挺多,不过做饭让她收获了更多友谊。她觉得一个人吃饭没意思,人多了可以多做一些菜,大家一起吃才好玩,所以她经常给同学、朋友们做饭,大厨的名声慢慢传开了,“我把做饭当作社交,大家都抢着来找我聊天。”

中国菜让同学想起妈妈,蓑衣黄瓜惊艳美国朋友

奕菲告诉记者,她做的菜主要有三类,第一是家乡菜,第二是在网上看到的天南海北的菜系,第三是在美国向老师、同学和朋友学来的。“我的老师是一个德国老太太,她也特别喜欢做饭,经常会做一些神奇的美食。我的同学来自很多国家,做的都是以前我没吃过的饭菜。”

本科毕业之后,奕菲到底特律读研。虽然去一趟亚洲超市也得开车20多分钟,不过已经方便很多了,很多食材和工具都能买到,她的美食作品也越来越多。

奕菲做饭的标准是每道菜上桌必须是热的,她还喜欢研究搭配,把各个菜系搭配起来,可以让一桌菜又好吃又有营养。

如果做的菜比较多,她会提前好几天构想方案,然后把需要的食材全部列出来,步骤写好,需要提前准备的工作先做好,早上起来把炖菜之类最花时间的菜先做上,然后把烤箱、微波炉、蒸箱等厨具都一起利用起来。

只要她在宿舍做饭,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们就一个个把脑袋凑过来问:“今晚你做什么好吃的?闻起来那么香?”

春节的时候和朋友们聚会,奕菲掌勺做年夜饭。她做了12道菜,“有来自北京的同学,我就做了京酱肉丝和乾隆白菜,给苏浙沪同学做三鲜沙锅煲,给四川同学做了毛血旺,给武汉同学做鸭头、卤鸡爪,给湖南的同学做了蒸腊肉。”

有些同学看到奕菲做出来的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就想起妈妈做的饭,直接喊她“妈”。有位美国同学吃完她做的菜,“也开玩笑问我能不能收养他。”

因为大厨的名声在外,经常有人邀请奕菲去他们家做饭,或者是大家一起聚餐,每人做几个菜。奕菲发现美国人喜欢吃酸甜口味的东西,或者麻婆豆腐、西蓝花炒牛肉这类。“如果提前咨询大家的意见,最受欢迎的是麻婆豆腐,还有凉拌黄瓜、地三鲜或者酸甜茄子。我毕竟是学生,也买不起太贵的食材。”

前几天,奕菲到美国同学家过感恩节,带了几个菜,“想着餐桌上大鱼大肉很油腻,我就做了一道清爽的蓑衣黄瓜,几十个美国朋友拿夹子从大碗里夹起来的时候,黄瓜一拉好长,他们都惊呆了,问我这是什么东西?好多人都围着拍照。我说这是黄瓜,而且做起来超简单,包教包会。”

确实有人跟着她学,有一位喜欢素食并且爱研究做饭的同学已经跟着她学会了蓑衣黄瓜。还有个美国同学一直缠着奕菲,让她教自己做麻婆豆腐,“然后我就教了,他把全程录下来回去研究,前几天他给我送了一盒他做的麻婆豆腐便当,真的超级好吃。”

设计作品多与食物相关 想把美食和艺术结合

奕菲告诉记者,她不仅通过做饭交到很多朋友,设计的很多作品也都与食物相关。“我做了很多勺子和其他餐具的作品,因为我觉得美食是全世界共通的语言,做饭能把很多朋友吸引过来,而且在饭桌上能认识很多人,天南海北聊起来,就会有很多话题。”

她马上要准备毕业展,做的是勺子和家庭、食物及餐桌文化的故事,把美食和艺术结合起来。“勺子和筷子可以组成一个最精简的旅行套装,它可以做饭、喝汤,还可以盛东西。”

到美国之后,奕菲见到了更多的勺子,“比如有一些煮意面的勺子,它中间有漏洞,捞面的时候会把水沥出去,还有一种水煮蛋的勺子,中间掏了一个洞,可以稳稳地把蛋拎出来。”

她觉得勺子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我之前认识一个艺术家,他有一把祖母用过的勺子,前面有一块被磨掉了,因为他祖母用了60年,每天用它喝汤,真能看到岁月的痕迹。”

奕菲说,小时候她就喜欢做饭,现在长大了,认识了来自全世界的朋友,去了不同的国家,学了珠宝首饰设计,拿了心理学学位,不变的依然是对美食和创造美食的爱。“美食,一直是我去爱他人的方式。看到饭桌对面的人,不管是什么肤色、什么国籍、什么年龄、什么职业,吃到我做的饭眼睛一亮的时候,那感觉太美妙了!我认为,美食是我们产生连接的方式。在觥筹交错间,在每一个拿起筷子、举起酒杯的时刻,在每一个问‘咦?这是什么菜?’的时刻,我们真的可以破除文化的一些壁垒,消除一些价值观的偏见。”

文/宋世锋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