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天老了三十多岁,卵巢早衰真的会导致“断崖式衰老”吗?
科普中国 2023-12-10 19:30

近日,“42岁女子经历20天‘断崖式衰老,确诊卵巢早衰’”的话题引发大家的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暂且不提这个新闻中的诊断是否真实可信,随着该新闻关注度的上升,越来越多的网友提出疑问:卵巢早衰真的会引起断崖式衰老吗?卵巢早衰真的会导致皮肤明显衰老吗?今天来详细聊聊。

什么是卵巢早衰?

绝经也就是月经自然终止,自此卵巢不再排卵并停止生成雌孕激素,有些女性可能会更早。

女性绝经年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族群、吸烟和生育史等。女性的绝经年龄大多在 48~50 岁左右,其中美国自然绝经的中位年龄是 51.4 岁,而中国是 48.5 岁。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符合这个时间段的,轻微的提前和延后并不一定是有问题的。

如果在40~45岁绝经,我们称之为“早绝经”。如果在40岁之前,由于卵巢内卵泡自然耗竭或医源性损伤,导致卵巢功能衰竭,我们就会考虑诊断为“卵巢早衰”。

既往的研究显示,卵巢早衰在35岁之前的发病率约为1/250,40岁之前约为1/100[1]。而近年来,卵巢早衰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可能与环境改变,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运动减少,压力增加等多因素有关。

卵巢早衰可能会给女性的身体带来许多问题,包括月经稀发、闭经、雌激素缺乏引起的潮热、阴道干燥、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增加、痴呆和认知功能下降、心理疾病增加等一系列负面影响。

卵巢早衰真的会导致断崖式衰老吗?

新闻中女子遭遇“20天断崖式衰老”,我们先不着急下结论,不能简单地直接将其归因于“卵巢早衰”。

首先,雌激素缺乏确实会使皮肤和骨的胶原含量减少,而皮肤胶原减少可能引起皮肤衰老和皱纹加重。然而,这种改变往往不是直线跌停熔断的模式,而是一个逐渐进展改变的状态。

有研究认为,雌激素补充组女性与安慰剂对照组女性相比较,皮肤改变(皱纹和皮肤僵硬)没有明显差异[2],这说明极速的皮肤衰老过程未必完全与之相关。

其次,卵巢早衰的典型临床表现里并没有包含皮肤老化这一症状,与其相关的更多的是雌激素水平降低所引起的潮热、阴道干涩、骨质疏松等问题。我们接诊过很多卵巢早衰的患者,目前并没有发现与之类似的快速衰老现象。

从皮肤老化的机理去看,衰老可能会导致皮肤的萎缩、弹性降低、代谢和修复反应受损,真皮胶原的数量可能随年龄增长而减少75%,40岁后随着弹性蛋白生物合成显著减少,弹性纤维网退化。真皮的水合作用丧失以及皮肤弹性降低,会导致皮肤变差,皮下脂肪减少,引起皮肤皱纹形成和皮肤下垂。

但这个过程中,雌激素没有直接参与进去,因此也不太可能直接由“卵巢早衰”进展为“断崖式衰老”。推测她可能因为一些压力事件、焦虑情绪、睡眠困难,不健康饮食,环境因素等引起和加速了皮肤老化。

而且她已经42岁,理论上讲是不能诊断为卵巢早衰,顶多只能算是早绝经(如果确诊的话)。

卵巢早衰有哪些信号?

多数女性最早出现的症状是月经期缺失,或者月经量较之前明显减少,其他症状包括:

a. 潮热:感觉胸部和面部好像有一股热浪并蔓延至全身;

b. 夜间大量出汗;

c. 睡眠障碍;

d. 情绪改变,易激惹;

e. 阴道干涩,性交疼痛。

如果年龄小于40岁且有持续至少3个月的月经不规律,则应就诊[3]。

如何预防卵巢早衰?

卵巢早衰不容易预防,这主要是有75%~90%的病例原因不明[4]。然而,目前已经确定了一部分可能引起卵巢早衰的诱因,包括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卵巢毒素(化疗和放疗,以及某些病毒比如腮腺炎),会导致卵泡加速耗竭。

如果确诊卵巢早衰,我们肯定不能置之不理。很多人一开始难以接受——患者形容自己得知诊断后最初几个小时内的情绪状态时,最常用的词语为“崩溃”“震惊”和“困惑”。

诊断为卵巢早衰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相关的抑郁和焦虑障碍[5],因此医生最重要的初始治疗步骤是以较为感性和关怀的方式告知患者诊断结果,提供准确的信息,给予足够的心理安慰,并安排后续的治疗。

卵巢早衰确实不可逆,除非有绝对禁忌症,否则所有卵巢早衰患者均应接受激素替代治疗,以改善雌激素水平降低带来的负反馈,并降低骨质疏松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我们建议过早绝经的女性使用激素直到至少50岁。

保护卵巢,我们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预防:

1. 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以免影响到性腺输出而引起月经失调,减少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注意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

2.减缓工作生活中的压力,让心情放松,情绪的异常波动都必然干扰中枢神经的正常工作,从而影响到决定月经变化的卵巢功能的调控,使月经紊乱。

3.切勿滥用药物,不吸烟,不盲目减肥。避免外界的不良因素增加卵巢毒素的蓄积。

4.适当锻炼,如游泳、跑步快走、做有氧操等,因为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保持体型,还可以缓解精神压力。

参考文献

[1]Coulam CB, Adamson SC, Annegers JF. Incidence of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Obstet Gynecol. 1986 Apr;67(4):604-6. PMID: 3960433.

[2]Owen CM, Pal L, Mumford SL, Freeman R, Isaac B, McDonald L, Santoro N, Taylor HS, Wolff EF. Effects of hormones on skin wrinkles and rigidity vary by race/ethnicity: four-year follow-up from the ancillary skin study of the Kronos Early Estrogen Prevention Study. Fertil Steril. 2016 Oct;106(5):1170-1175.e3. doi: 10.1016/j.fertnstert.2016.06.023. Epub 2016 Jul 5. PMID: 27393520.

[3]Uptodate,Topic 15606 Version 9.0:"Patient education: 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 (The Basics)"

[4]Nelson LM. Clinical practice. 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 N Engl J Med. 2009 Feb 5;360(6):606-14. doi: 10.1056/NEJMcp0808697. PMID: 19196677; PMCID: PMC2762081.

[5]Groff AA, Covington SN, Halverson LR, Fitzgerald OR, Vanderhoof V, Calis K, Nelson LM. Assessing the emotional needs of women with spontaneous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Fertil Steril. 2005 Jun;83(6):1734-41. doi: 10.1016/j.fertnstert.2004.11.067. PMID: 15950644.

本文为科普中国-星空计划作品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作者丨翁若鹏 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主治医师

审核丨兰义兵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副主任医师

编辑/韩世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