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加沙城的巴勒斯坦人徒步抵达加沙地带中部地区的一个村庄
11月7日,由“以色列9·11”引发的新一轮巴以冲突已经“满月”,以色列传统盟友构成的西方七国集团(G7)在东京发表外长会议声明,谴责哈马斯对以“恐怖袭击”,强调以色列有权自卫,“支持人道主义暂时停火”。这一貌似平衡的集体立场实则放任以色列继续大打出手,并助力其重构加沙安全体系,开和平进程的历史倒车。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6日宣称,以色列将“无限期承担加沙总体安全责任”。此番表态意味着内塔尼亚胡政府打算根本解决来自加沙的安全威胁,而何时及如何停火又与这一中长期目标挂钩。可见,此轮加沙战事将脱离过去20年间巴以冲突打打停停、停停打打的周期性“短平快”模式,被纳入以色列的全新安全战略考量。
目前,以色列无视巴勒斯坦人付出的惨重代价和加沙地带已然成为一片废墟,按部就班地推进战役部署,已成功逼迫150万加沙城及周边平民向南撤离,通过陆空联合攻势包围分割加沙城区,并摧毁130多处地道竖井,使哈马斯武装丧失对加沙北部的控制,其延续几周的对以零星火箭袭击也明显减弱甚至停止。
尽管如此,以色列拒绝接受任何形式的停火,只强调自5日起每天为巴勒斯坦平民南撤开放四个小时的安全通道,继续保持军事高压。由于承受了类似“9·11”的重大攻击,以色列维持半个世纪的国家安全“无大碍”局面受到强烈冲击,创立最长执政纪录的内塔尼亚胡遭遇最惨重的政治滑铁卢,甚至多数观察家判断,其政治生命已提前终结,战后问责在所难免且十有八九将官司加身。
因此,内塔尼亚胡不仅要解决哈马斯突袭带来的国家和民众安全燃眉之急,还要考虑如何延长政治生命或免于被“秋后算账”,而坚决铲除哈马斯武装,改造加沙政治生态,优化以色列西南方向安全保障体系,利用国民普遍存在的悲情而延长战争,成为其以拖待变、化解危机的应急选项。
然而,毕竟人命关天,以色列再有理由自卫,也不能无限度伤害巴勒斯坦平民,不能永远站在世界舆论对立面,使事态走向不符合以色列整体利益的相反方向。因此,内塔尼亚胡政府对停火呼吁“关门留缝”,从绝不松口到以“释放人质”为前提;从不接受“人道停火”到开放平民撤离通道。
战事未决而谋和、谋定、谋治,这是内塔尼亚胡政府必须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的统筹安排。尽管内塔尼亚胡本人已发誓对哈马斯斩草除根,美国也抛出多国管理替代方案,但是,阿拉伯国家明确表示不跟不认,这使得美以必须考虑“后哈马斯时代”究竟该如何建构和营造。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8日抛出加沙治理最新方案,既反对哈马斯掌权,也反对以色列重新占领,主张加沙和约旦河西岸重新实现统一,交由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管理,而以色列可对加沙安全安排发挥某种过渡性角色。这无疑是对内塔尼亚胡有关加沙前途立场的应和。
内塔尼亚胡政府基于历史经验和教训,显然不愿意重新推动加沙地带这个“西西弗斯的滚石”,使以色列陷入更大更多痛苦,因此,试探性地提出“无限期承担加沙总体安全责任”。
问题在于,“长期”是多长时间?“接管”是什么形式?加沙“总体安全责任”的内涵与外延又是什么?按寻常逻辑推测,“长期”将是以色列确信加沙已长治久安,再也不会构成安全挑战;“接管”意味着巴勒斯坦政府或第三方机构靠边站;“安全责任”则指承担其加沙地带的边境控制、内部治安和反恐等。
如果走到这一步,以色列无异于部分推翻“奥斯陆协议”,终结巴勒斯坦在加沙地带的过渡自治。根据奥斯陆协议,巴以由“加沙-杰里科先行”过渡自治而开启和平进程,并将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分为A、B、C三类地区。A类地区巴方全盘负责民事与安全管理;B类地区巴方管民事以方管安全;C类地区民事和安全都由以方负责。
问题还在于,西岸已出现某种程度的“哈马斯化”态势,以色列今年曾重兵清剿西岸,过去一个月又抓捕2280多人。如全盘接管加沙地带,面积17倍于加沙地带的西岸有可能“按下葫芦浮起瓢”,成为以色列更大的“马蜂窝”。如果以色列将“接管”扩大到西岸,则意味着彻底推翻奥斯陆协议,也彻底使巴勒斯坦人的唯一国际合法代表巴解组织空心化。
另外,哈马斯肯定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而这个舞台又是以色列长期占领所搭建。自1988年哈马斯成立后,以色列即与其形成复杂的竞合博弈关系;2000年后,以色列社会严重右倾化,以及巴以延续不断的以暴制暴和暴力循环,又为哈马斯“野火烧不尽”准备了丰富的群众基础。
巴勒斯坦人从1948年被夺占故土、流离失所至今,死者伤者何其多,而此轮创纪录的惨重伤亡除了加剧仇恨与绝望,不会对以色列产生任何益处。重新背上加沙地带这个巨大安全包袱,以色列也许像美国那样,不仅未从“9·11”汲取深刻历史教训,反而走上进一步自我消耗的歧途。
文/马晓霖(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
供图/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