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住人口与2010年相比增长99.84%,15-59岁青壮年人口比例74.8%!
杭州市临平区,作为浙江最“年轻”的市辖区,人口10年增长近一倍,从默默无闻的“小家碧玉”一跃成为国内炙手可热的宜居宜业之地。
锚定“深度融沪桥头堡、产城融合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以绝佳的基础配套吸引人才安家落户,临平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新杭州人”的家。
高效生态农业引来“新农人”
据统计,2022年,临平全区农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51384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55。高效生态农业,是临平乡村振兴的一张“金名片”,开启了强村富民“新赛道”。
“有志”青年成为乡村共富主力军——
2003年4月,时任浙江省委主要领导在杭州实地调研,提出“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提升浙江效益农业发展水平的主导方向”,为当时的新宇村种下了一颗绿色的种子。
如今,这颗“种子”已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干部领起来、党员冲前来、群众带上来”,绿色、美好、共富的新图景从新宇走向了更广袤的农村天地,吸引各方有志青年。
300亩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0个,农业龙头企业加农业高新技术企业80余家,示范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45家,涉电商农企30余家;搭建“直播工坊”、引进“麦田咖啡”、举办“荷塘花会”、开展“行走的课堂”……临平区农业农村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杨加栋说,临平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职业经理人”为乡村经营注入源头活水——
从名不见经传到游人如织,双桥村的蝶变与村职业经理人郑巧飞密不可分。为了解决环境变美村集体经济收入却不理想的问题,从2019年起,临平区面向全国招聘农村职业经理人(“乡村CEO”),郑巧飞从400多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整个村当成一个产品去策划、包装。”郑巧飞和村里合作推出四季品牌旅游活动,还将其融入到研学活动之中,把村里的闲置资源也盘活了。
据不完全统计,临平全区60%的职业经理人已成立专业团队,采用“师傅带徒”的形式,培育新一代具有实操经验的接班人。
聚智迭代,让农村改革绽放活力——
2021年,一份张贴在临平新宇村里的“招工启事”改变了当地180余位留守老人的生活。一位名叫洪智浩的“海归”小伙,回乡当起了“职业农民”,在把水果莲子种植做得风生水起的同时,还开起了“奶奶工坊”,带动当地老人增收共富。
每天早上8点多,老人们陆续来到莲谊农业工坊,大伙儿围着生产线一字排开,将新鲜采摘上来的莲蓬手工剥落。“上班近,有钱赚,还有老姐妹们说说话,很好的。”村民施如玉说。
“有年轻人的农业才有未来,要努力让越来越多像洪智浩这样的青年在农业创新创业中有所作为。”新宇村所在的运河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杭说。
截至目前,临平全区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1.23万人,其中市级人才617人,农民高级技师33人,培育农创客143名。
产业发展奏响传统与现代“双重奏”
坐拥京杭大运河“黄金水道”,矗立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圆心,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临平的经济活跃提供了土壤;产业发展奏响传统与现代“双重奏”,造就了临平创新创业热土。
传统制造业焕发新活力——
从一个给别的厂家做贴牌的村办集体企业,到连续15年居于亚洲品牌500强,从生产油烟机,到“创造人类对厨房生活的一切美好向往”,临平本土企业老板电器一路披荆斩棘,实现逆袭。
集团党委副书记唐根泉说,企业在临平这块宝地上发展壮大,也在这片土地上深刻意识到,“老字号”只有不断吸引年轻人才能永葆青春,做出真正贴近年轻人需求的产品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目前,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员工中,90后占比超过50%,研发团队中“Z时代”青年占比超过34%。在2022年的新品发布会上,老板电器发布的集成灶、洗碗机、蒸烤炸一体机等10款产品,大部分都是为年轻人量身设计的。
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2005年底,面临研发困境的海归创业博士丁列明给浙江省委主要领导寄去了一封“求助信”。仅仅过了5天,他就收到了回信。正是这封回信,加速了中国第一个进入临床的化学类靶向抗癌药的诞生。此后,丁列明和他的团队来到临平,建起他们的“梦工厂”,迈上产业化发展之路。
疑似“山穷水尽”,却在临平“柳暗花明”,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政府真的做到了‘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比如我们工厂的审批,从拿地到投产只花了一年多时间,这是非常快的速度。”总部位于临平的杭州西奥电梯现代化更新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胡金龙说。
2022年,临平区规模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34.54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80.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65.81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39.91亿元。
临平区经科局局长王永刚说,目前,临平已构建起“单项冠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隐形冠军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体”构成的四级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助力文创产业蓬勃发展——
临平有40公里长的大运河、中国三大赏梅圣地之一超山、中国明清江南十大古镇之一塘栖;这里是苏东坡诗中“迎客西来送客行”的杭州东北门户,也是近代文学大师丰子恺笔下的“江南佳丽地”。
得益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临平的文创产业蓬勃发展。
大运河文创园,让老建筑在新时代演绎出了别样风情;艺尚小镇,融合了智造产品和时尚产业,可谓“刚柔并济”。中国国家队行李箱装备制造商臻元箱包、国宴用瓷生产商楠宋瓷业、国内工艺美术“领头羊”朱炳仁铜以及专注于古建筑榫卯产品研发制造的晚峰文化等,纷纷在临平落地生根。杭州首家区属“影视协拍中心”成立,也体现临平抢抓网络微短剧产业新赛道的决心。
以绝佳的基础配套吸引人才安家落户
在临平,“民生”二字重若千钧。当地通过实施一系列民生工程,努力让工作生活在临平的人有强烈归属感。
完善住房保障——
在临平区东湖街道从事直播电商工作的俞黎成,位于公司附近的住所居然是由当地农居安置房改造而成。这里家具家电配备齐全、装修风格清新宜人。
“房间宽敞舒适,装修也是简约大方,和朋友合租正合适。”近日,刚毕业留在杭州工作的小陈也住进了同一个社区。
据介绍,胡桥社区是浙江首个新农居安置房集中收储、受托运营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自2022年9月投用以来,为临平开发区重点企业及周边来杭创业、务工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提供良好的租房服务。街道还联合银行、企业、社区等多方力量,聚焦人才社交、生活、休闲等多元需求,定期开展音乐会、篮球赛等文娱活动,营造人才乐居氛围。
临平还全力推动全区安置房建设及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增效。临平区住建局副局长赵云峰说,2022年,全区开工安置房项目52.05万平方米,竣工备案118.12万平方米,完成安置3794户;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提升改造31.5万平方米;完成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80台……
促进教育均衡——
“全域、优质、均衡”是临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也是吸引人才安家落户的重要原因。临平区教育局副局长盛靓说,杭州市户籍新政实施以来,新落户至临平区且报名就读当地公办幼儿园的幼儿共计660人,其中小班新生398人,相比去年同期增加240人,增幅达151.89%,中大班插班生262人,比去年同期增加212人,增幅达400%以上。
为进一步做好婴幼儿照护服务,临平启动了托幼一体化持续扩面工程。截至2023年秋季,全区已新增托幼一体化托位1880个,其中公办幼儿园(含普惠性民办园)托位超1000个。
“学校里新居民子女占比很高,教育需求更加多元。”位于临平新城的启明学校校长杨靓说,临平区教育部门积极推进合作办学,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杭州高级中学等正式签约合作,共同托举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打造家门口的好医院——
年门急诊服务人次从100万增长到190万,出院人次从2.55万增至5.5万,平均住院日从10天降到5.3天……“健康是幸福的‘底色’,让老百姓在最短时间得到高效诊疗,是我们的目标。”浙大二院临平院区党委书记、院长袁红说,医院通过聚焦“一老一小”,做强“一急一慢”,有效提升了区域救治能力。
30分钟内完成血脂、血糖等50项常规检验项目,还有拔罐、艾灸、刮痧等服务项目……2021年以来,临平区新改扩建卫生服务站14个,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基本医疗健康服务。
“临平好,宜居宜业,有都市的现代生活,却没有都市的拥挤喧闹。”一位“新杭州人”在网上留下这样的评论,诗意地概括了这个城区“10年人口涨一倍”背后的奥秘。
走过京杭大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桥——广济桥,临平古城的历史风貌依稀可见;沿着一条条绿道水网,沿线美丽乡村景观串珠成链;新城区里,繁华的商业综合体围绕在地铁站周边,人民广场传来欢声笑语格外热闹。
“我们将努力做强实体经济,在打造先进智造基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展现作为。我们也将持续聚焦民生所盼,在推进城乡和美、打造宜居宜业品质城区中彰显魅力。”杭州市临平区委书记陈如根说。
文/邬焕庆 俞菀 马剑
供图/视觉中国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