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受国务院委托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作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时指出,金融系统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切实加强金融监管,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今年前三季度的宏观数据表明,经济向上向好的恢复态势在整体上确立形态、在趋势上提速增效。下一阶段应把握内需走强、外需平稳、预期改善、价格回升的良好形势,继续围绕稳增长、稳就业、防风险等重点任务,加快已出台政策举措落地见效。
财政、货币、产业、就业等政策应协调有力、协同共进,推动供需两端持续恢复,凝聚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的发展合力,不断推动经济运行好转、内生动力增强、社会预期提升。
在积极的财政政策方面,应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在支出、减税降费、专项债券等诸多方面加力提效,合理加快财政支出进度,保持必要支出强度,优化支出结构,努力确保将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券资金在10月底前使用完毕,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可以通过特殊再融资债券、展期降息、强化定期监审评估等方式推动一揽子化债方案落地,结合围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科技创新、创业就业等重点群体落实好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和一揽子税费支持政策,以发挥财政逆周期调节作用,统筹好保障民生、扩大政府投资、支持经营主体纾困、防范化解风险等各项工作,使财政政策在推动经济恢复向好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在稳健的货币政策方面,货币数量和社会融资总量还有适度宽松、合理增长的空间,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还有稳中趋降的空间,结构性、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开发工具还有加力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预计货币政策将延续稳健态势,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更加灵活把握信贷投放节奏,优化调整信贷投向和结构,合理配置信贷资源。要发挥已投放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作用,为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加力提效、广义财政适度扩张、准财政工具接续发力、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等提供更有针对性、稳定性的支持。
在助力实体经济方面,应以提升经营主体预期为抓手,鼓励相关主体抓住时间窗口增加投资和长期投入,提高生产研发效率,提升产品服务质量和竞争力,拓展海内外市场,促进资本和资金更精准、畅达地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以量的合理增长支撑实体经济企稳向好,以质的平衡优化为实体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以效的改善提升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要稳步提升民营企业信贷增速和贷款占比,增强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服务水平,以直接、公平、普惠的方式,为企业降低成本端压力和现金流压力,促进企业在其他必要的方面增加投入、拓展投资、加强动能。落实好普惠金融、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等差异化政策,配套做好风险判断、信贷管理、征信记录、尽职免责、产品创新、续贷办理等方面工作。在考核金融机构经营绩效时,鼓励对民营企业实行支持性信贷政策、差异化信贷政策。
在防范化解房地产等行业风险方面,应精准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力度,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稳妥化解大型房地产企业债券违约风险。一视同仁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落实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带动房地产行业的现金流、投资活动和并购重组等回到正常发展轨道,平稳有序加快房地产企业风险市场化出清。针对房地产行业特色,应在规范完善的基础上注重监管差异性,降低制度成本和融资交易成本。促进涉房企业投融资进一步正常化,稳定房地产行业对宏观经济大盘的支撑。长期来看,应积极探索基于不动产的公募REITs等工具,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提高金融系统风险分散能力。
文/庞溟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