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周国平说,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
真正懂得阅读的人,不仅会借助阅读认识世界、思考人生,会在书中找寻理想与远方,更会让阅读照进日常,发现生活的美好,用读书淬炼意志,延展精神的疆土。本期我们约请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和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的几位同学,谈一谈他们的读书与感悟。
以真诚之情为人,以赤子之心处世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苏子涵
读子恺先生的文字,若春水淌过心尖,有时像欣赏诗一般的江南风情画,有时沉浸在淳朴的民俗人情中,有时因幽默共鸣而会心一笑,有时又品出一层淡淡的忧伤。
片片落英,含蓄人间情味。通过那一双敏锐的、有人情味的眼睛,我看见一朵朵饱满的谷花在翻动的手掌间跳跃,一株株开满银花的火树点缀绚烂的天空——这是阖家团圆的幸福热闹;我看见两位友人花间对坐、举杯对月——这是湖畔夜饮的温润雅致;还有那美好形状的云彩,摇摇摆摆的小鸭子,小儿女荡漾出银铃般的笑声……他描绘的一切,连同他质朴率真的生命,穿过时空的雾霭,为现代人布满尘埃的心灵提供着精神皈依。
他的作品,除童趣清新外,还有几分禅意。“对于世间的麦浪,不要想起是面包的原料……一生一定更多欢慰。”若真能剪断扰人的丝丝缕缕的线,清净地享受世界,该有多好!先生的剪刀是艺术与宗教,我们也在寻找剪刀的路上前行。“人生有三层楼,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第三层是灵魂生活。”我们在哪层楼上停留,又要以哪层为目标……先生总是从细微处着笔,一枝杨柳,一次聊天,都在他平常的描绘中展现出不凡的哲思,不经意间解开我们心中的困惑,留给我们无穷的思考,几世几年,仍有回甘。
实在好奇先生是怎样一个人,能让后人观其漫画,如沐春风,听其言语,如饮甘泉。去了解先生的生平沧桑后,再读文字,才真读懂了他。
他在抗战的乱世中,三次为鲁迅的小说作画;为履行对弘一法师的诺言,画出六册《护生画集》。他翻译《源氏物语》,只为唤醒人们的真情。然而,永怀着慈悲心,也并非总是不合时宜。“文革”,他的身心也经受了大摧残,品尝了无言的委屈,可先生的眼中,仍透出对世间万物的慈悲。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子恺先生在目睹苦难后,仍有对闲雅安宁的向往。《儿女》的无邪童真,“只求在死的灵光中度送生命”的超脱淡然,处处都渗露出他的真,洋溢出他的爱意与平和。
合上书,先生的形象在我眼前浮现:一位捋着花白胡子的慈祥温厚的老人,荡漾出孩子般的笑容,与人无争、无所不爱,最重要的是,怀着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的心。
先生曾高度评价弘一法师和夏目漱石,说他们是“非常像人的人”。现在,我也要说,子恺先生真是一位“非常像人的人”。
教师点评:像弘一法师、夏目漱石、丰子恺这样“非常像人的人”是怎样的?本文给了最好的答案。他需要有一双敏锐、有人情味的眼睛,让人看见美好与纯净;他需要有对生命的体悟,智慧的哲思,可以解人困惑,引人思考;他需要历经生活的磨难,仍然保有对世间万物的慈悲与温情,予世人以平和、安宁。本文的作者能够在阅读中感知作家的精神力量,获得独特的生命体悟,非常可贵。
(指导教师:曹帅)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