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近日举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宣布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推动科技创新”位列其中。
回看过去,科技创新已为共建“一带一路”输入强劲动力。
10年来,科技创新推动“一带一路”成为合作共赢之路,共建项目取得丰硕成果、惠及亿万民众。在中国和埃及共建的国际联合节水灌溉实验室项目中,来自中国的先进节水灌溉系统,为埃及农业发展面临的高温干旱、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中国和印尼合作建设的雅万高铁项目,不仅运用了大量来自中国的先进技术,还为印尼培养了数千名相关技术人员,形成了印尼未来铁路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撑。实践证明了科技创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合作伙伴加入“创新丝绸之路”。
截至去年底,中国启动的“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建设项目,累计吸引了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千余个国别组织参与,涵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实施152个项目,支持建立或筹建30个区域科技组织、36个国际科技组织联合研究中心、5个国别科技问题研究中心,培养了11.9万多名科技人才。中国主导发起的“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成员单位达到67家。中国还面向东盟、南亚、中亚、中东欧、非洲、上合组织、拉美等建设了8个跨国技术转移平台,并在联合国南南框架下建立了“技术转移南南合作中心”。
展望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将为科技创新带来更多机遇。
当今世界已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逆势前行,地区冲突投下新的阴霾。我们要看到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更要看到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可阻挡,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愿望不可阻挡。霸权主义不得人心,合作共赢一呼百应。中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得到各方积极呼应支持。在接下来的“一带一路”共建中,不断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协作以应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与各国共享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将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当然,第一个10年只是序章,“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尚存不足,新阶段也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从“练内功”看,“一带一路”倡议还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加强科技合作规划,实现与国内区域发展战略的融合统筹,解决地方政府间竞争性政策冲突、政策实施层面不配套不协调等问题。从“强外联”看,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国际话语权,深入了解共建国家的科技创新态势,建立科技合作的评价标准与评价体系,打通各种壁垒,塑造各类科技创新要素低成本跨境流动的生态。
共建“一带一路”本身就是创新之举,建好“一带一路”也要向创新要动力。期待在下一个10年里,科技创新为丝路共建注入更多金色阳光。
文/佘惠敏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