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贵州推荐候选人公示名单中出现了一位英语老师,据了解,这名老师名叫彭光文,1998年参加工作时,他从为数不多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帮助生活困难学生购买学习必需品,并一直持续坚持。
此后,他参与组建遵义市尚善公益协会,主要开展公益助学、扶贫帮困、积极协调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对学生一对一资助,帮助学生500余名。
10月15日,彭光文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他会一直将公益事业坚持做下去,希望帮助更多的孩子完成学业梦想。
英语老师省吃俭用 给学生买文具
彭光文是贵州遵义市播州区三合中学的一名初中英语教师,也是遵义市尚善公益协会的一名志愿者,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只要有空闲,他都会入户走访困难学生,采集资料后对他们进行一对一帮扶。
彭光文告诉北青报记者,从25年前当老师起,他就开始帮助班级里的贫困生了。“1998年我被分配到遵义县(现播州区)茅坡中学任教,上课时发现几名学生没有笔和本子,他们告诉我家里没钱买,我听到之后非常吃惊,便决定自己出资给孩子们买一些学习用品。”
彭光文回忆,当时他每个月的工资只有不到290元,即便如此,还是省吃俭用挤出一些钱帮助困难学生。2002年,为了摸清班上贫困学生情况,彭光文走访了全班61名学生,排查单亲和孤儿等特困家庭后,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
自身能力有限 扩大帮扶规模
就这样,彭光文一边教书,一边帮助学生们完成学业。长期利用节假日做公益,彭光文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了,妻子开始埋怨。“当时我做公益活动的时候家里孩子还小,妻子要上班。我除了上班,下班的时间和周末的时间都去,所以妻子不支持我,甚至于反对我。”彭光文说。直到2019年12月,妻子突然主动提出和他一起下乡采集困难学生信息。原来,妻子在收拾家务时,看到了不少资助学生寄来的感谢信,备受感动。
随着帮助的孩子越来越多,彭光文逐渐感觉自己的力量不够用了,于是他考虑通过建公益群的方式,把愿意做公益的人拉进群,当采集到需要帮助的学生信息后,就发布求助信息,里面的人就根据他的情况来进行帮助。“身边很多朋友和同事都加入了公益活动,2017年,我们决定加入遵义市尚善公益协会,开始有规模地帮助困难学生。”彭光文说,现在他们认帮的学生从小学到博士都有。
这些年,彭光文走遍遵义许多县的山村,几乎每个周末都奔波在深山的路上,经手了200多名爱心人士和1个公益组织的资助款项累计近200万元,帮助的500多名学生没有一人因贫困辍学,许多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学走出了大山。
正在黑龙江读大四的曹同学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也是彭光文的一名帮扶对象,2017年正在读初三的他意外结识了彭光文。“母亲因病去世,父亲患有智力障碍,家里没有任何收入,我和弟弟靠着姑姑的帮衬勉强生活。班主任得知我家的情况后,便联系到了一直做公益的彭老师,后来彭老师跟着我回家了解情况。”
彭光文说当时去往曹同学家的路还没有通汽车,他们走了十里山路才到。“我走到他家门前,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土屋,墙面上有洞,房子有点斜,感觉随时要垮塌,屋里也只有一张桌子,到处都破破烂烂的,我看到这个场景后非常心疼曹同学和他弟弟,当即决定帮助他们对接爱心人士。”彭光文说,后来市里的梁女士成了曹氏兄弟的资助人。
“2017年我第一次收到了梁阿姨转交彭老师给我的两个月400元资助,那时候我还不太懂是怎么回事,只知道有一位姓梁的阿姨帮助我们了,非常感激她。”曹同学告诉北青报记者,公益组织对初中生的资助费用是每个月200元,高中生每个月300元,大学生每个月500元。
一个月后,梁女士亲自带着物资和礼物来到了曹同学家看望他们兄弟二人。“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梁阿姨,她看上去很年轻,给我的感觉很亲切。我们聊了聊学业,她鼓励我要好好学习,以后孝顺父亲和姑姑,临走时又给我塞了钱。”曹同学说,梁女士自此开始资助他直到现在。
贫困学生即将步入社会 也要加入公益活动
曹同学介绍,彭光文在帮扶他们时,除了对接爱心人士捐资,还时常对他们进行谈话开导,“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彭老师他们会及时鼓励我,帮助我解开一些困惑。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他们也会找专家来帮助我们作出最适合我们的选择。”曹同学最终经过刻苦学习,不负众望考上大学,而他的弟弟也考上了湖北的一所名校。
“我特别感谢彭老师和梁阿姨,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可能永远都走不出村子,我现在正面临毕业,工作以后会想办法报答梁阿姨和彭老师,同时我也会加入公益活动,因为我深知资助帮扶对于贫困家庭学生的重要,这就像雪中送炭,也是我们改变生活和命运的救命稻草。”曹同学坦言。
彭光文多年来的坚守与付出得到了各界的认可,据了解,他先后获得全国首届品质公益奖“个人扶贫攻坚奖”“贵州好人”、遵义市“优秀志愿者”、遵义市“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对于今后的打算,彭光文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会一直将公益事业坚持做下去,希望帮助更多的孩子完成学业梦想。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尹航
编辑/王朝
校对/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