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痛点”,北京市自9月1日起推出通学车试点服务。据监测,今年开学以来,试点学校周边交通秩序得到改善,上下学高峰时段交通拥堵有所缓解。与通学车试运行前相比,学校门前接送学生的三四轮车减少了14.5%,接送学生的小汽车减少了7.4%,交通指数均值5.03,处于“轻度拥堵”级别,车辆运行准点率100%。(10月17日《北京日报》)
过去,很多城市的中小学门口,在上学时段和放学时段,经常出现拥堵现象。不但聚集了大量接送孩子的家长、推销培训和各种商品的人员,而且汇集了不少私家车、三四轮车、电动自行车等车辆;这既影响到交通秩序,也容易出现交通事故,所以交警不得不来疏导交通。而北京试点的通学车,既解决了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痛点”,也解决了校门口难治理“痛点”。
从家长角度看,过去接送孩子上下学要耗费不少成本。如果私家车接送孩子,要付出燃油(或充电)成本,遇到堵车还有付出堵车成本。如果用三四轮车接送孩子,成本虽然低,但安全风险不低。而通学车则为家长节省了不少成本,并避免学生上学迟到。所以,北京试点通学车后,接送学生的三四轮车和小汽车分别减少14.5%和7.4%。
从交通管理角度看,试点通学车后,由于接送学生的三四轮车和小汽车明显减少,可对校门口周边交通拥堵起到明显缓解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北京加快推动违规电动三四轮车清理工作,因为通学车取代了三四轮车作用,后者就没有存在价值,市民更容易配合有关部门清理工作。进而言之,试点通学车既有利于节省交通执法成本,也利于降低对违规三四轮车治理成本。
另外,小汽车的减少对于减少碳排放、改善空气质量有好处。对公交企业来说,则多了一条生存之道。近年来,受新冠疫情、出行方式多元化等因素影响,公交客流量大幅减少,导致部分城市公交企业陷入困境。虽然北京公交情况相对较好,也面临不小生存压力。而将公交服务延申到通学领域,即便定位于公益性,也拓宽了公交服务渠道,这有望缓解公交企业运营压力。
所以,北京试点通学车,所取得的“止痛效果”——明显减少了接送学生的车辆、缓解了校门口路段交通拥堵,对北京和其他城市都是重要启示意义。对北京来说,相关数据可激励北京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尽快实现更大范围的通学车覆盖。对其他城市而言,应从北京试点通学车的效果看到,通学车对解决交通拥堵、公交困境等均有显著“治愈效果”,北京经验值得借鉴。
显然,试点过程也是完善通学车服务的过程。由于北京中小学数量众多且分散,加之学生家庭所在地比较分散,如何不断优化通学车线路,使学生就近上下车,将学生安全送达学校,对公交企业和有关部门都是不小的考验。只有多听取学生家长意见,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完善通学车线路设计和布局,加大对通学车投入和服务提升,将有望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当不断优化通学车线路、改进服务质量,其“止痛”效果、“治愈”效果无疑更好,值得期待。
文/丰收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