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模式”不是牟利工具
中国市场监管报 2023-10-17 15:12

经常上网的朋友对“青少年模式”应该不会陌生。互联网的“青少年模式”,是应对未成年人触网风险的“屏障”。可一些不法App运营商却对其动起了歪心思——提供“会员尊享特权”,帮助付费用户绕过“屏障”。

近期,天津市滨海新区法院就审结了这样一起不正当竞争案。原告的App软件内设置了“青少年模式”,而被告公司运营的App,却将“青少年模式”弹窗自动关闭功能作为“会员尊享特权”之一。买了被告的“会员”后再打开原告的软件,“青少年模式”的入口弹窗就会被自动跳过或屏蔽,使用户无法通过首页提示使用“青少年模式”。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的行为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竞争利益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构成不正当竞争,判决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300万元(据10月15日新华社消息)。

涉事App被判300万元赔偿并非小数目,这同时也给其他运营者敲响了警钟。近年来,“买会员免……”之类的软件在网络平台、手机端不断出现。现在,免来免去居然免到了“青少年模式”头上。说到底,是利益的驱使使然。众所周知,青少年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好奇心较强,自我控制能力和辨别能力较差。且青少年群体数量庞大,是网游、直播、短视频等的重要目标群体,由于自控力相对较差,所以很容易产生冲动消费。

“青少年模式”作为网络风险的“屏障”,不仅能对未成年人进行身份认证,还在使用时段、时长、功能和浏览内容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进行规范,在帮助未成年人减少网络依赖和网络不良信息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是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有效举措。不法App运营商把屏蔽“青少年模式”当生意来牟利,不仅破坏了互联网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也触犯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理应受到严惩。

今年8月份,国家网信办发布《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将全面升级“青少年模式”为“未成年人模式”。尤其是针对此前一些平台“青少年模式”容易被破解的问题,该文件强调,“未成年人模式”应具备防绕过功能,开启该模式后应确保其不被卸载、冻结和隐藏,进程不被强制结束。

人,不能什么钱都赚。赚不该赚的钱,叫“黑心钱”。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突破法律底线去赚“黑心钱”,被重罚的不法App就是下场。不知这一记警钟能否震醒财迷心窍的不法者。

文/辰彤

编辑/王朝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