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决定放宽出口管制,韩国存储巨头三星、SK海力士在华工厂获许供应美国半导体设备。国内半导体行业对此的看法存在一定分歧,有厂商认为意义重大,也有厂商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美国放宽韩企管制并不意味着对中国半导体管制的放松。
证券时报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韩国半导体巨头在华工厂管制放宽有利于配套供应商,特别是在半导体上游产业链已经具备一定竞争优势的细分环节进一步导入市场,但国产存储产业可能面临更激烈的竞争,韩企也面临着先进制程等方面制约。整体来看,美国对中国半导体管制的边际影响或在减弱。
美韩半导体博弈
临近一年期截止日期,美国套在韩国半导体巨头上的管制“紧箍咒”迎来放宽消息。
当地时间10月9日,韩国总统办公室经济首席秘书崔相穆在记者会上表示,美国政府作出最终决定将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在华半导体工厂指定为“经验证最终用户”(VEU),即不需另外获得批准即可适用美国出口禁令豁免,相当于获得芯片设备出口的无限期豁免,该政策即日起生效。
崔相穆表示,美方的决定意味着韩国半导体企业面临的最大经贸问题告一段落,在华投资经营面临的风险大大降低,可以更加沉着地制定长期全球市场战略。据介绍,美国商务部9月出台《芯片和科学法案》的护栏条款,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投资方面存在的不确定性。
根据《芯片与科学法案》的护栏条款,受美国补贴的芯片厂被限制在中国等国家进行增产和联合科学研究活动。其中,先进制程、成熟制程扩产限制分别为5%和10%。此前报道显示,韩国政府曾提出反馈意见,要求将先进制程半导体实际扩张的标准从原来的5%提高到10%,以及放宽对通用半导体标准定义的限定,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也提交了意见书,但公开版本中并未包含该内容。
对于本次美国放宽管制,作为全球存储半导体巨头三星电子、SK海力士均表态欢迎。三星电子表示,在中国的半导体生产线运营的不确定性已经大大消除;SK海力士表示,美国政府决定延长出口限制期限,将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稳定化作出巨大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放宽三星电子、SK海力士在华工厂的出口管制,但美国在先进制程上以及在中国投资扩产等限制并未打破。
半导体行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韩厂在中国生产的存储芯片并非最先进的制程,而且依然无法采购ASML的EUV光刻机到中国大陆工厂,只能在成熟制程范围内维持经营。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三星电子已经向美国申请了芯片补贴,将受到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的护栏条款的限制。就是否已经申领美国芯片补贴事项,SK海力士方面向记者回应:“公司正在进行当地Advanced Packaging工厂选址工作,没有其他确定的事项。”
三星电子2021年宣布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泰勒斥资170亿美元建造芯片工厂,计划2024年开始生产,成为三星在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2022年7月,SK海力士母公司SK集团宣布将在美国斥资220亿美元,投资半导体、动力电池、绿色能源、生物科技,其中150亿美元将用于半导体领域,叠加此前公布的70亿美元对美投资计划,总投资额将达290亿美元。
存储市场竞争不减
对于美国放宽韩企在华工厂的管制,有国内半导体厂商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意义重大,甚至认为这意味着美国对华半导体政策的放松;但多数半导体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两者并不能简单等同。
芯谋研究分析师王立夫向记者表示:“本次美国放宽只是针对这两家韩国企业在华工厂,不意味着对中国的管制放松,况且美国管制政策多变,但美国管制边际效应或在减弱。”
王立夫也指出,从狭义市场角度来看,放宽可能对国产存储产业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三星、SK海力士在华扩产会更加便利,以后打起价格战,反而可能让国产存储市场面临更加激烈竞争。
目前三星电子、SK海力士在全球存储市场扮演重要角色。
据集邦咨询统计,截至2023年二季度,三星电子在全球NAND Flash市场占比约三成,在DRAM市场占比近四成,均位居全球第一;SK海力士在DRAM市场占据约三成市场规模,位居第二,SK集团在NAND Flash市场中占据18%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三。
同时,中国大陆也是两家韩企巨头重要市场和生产基地。
本轮美国放宽管制正值存储行业酝酿周期反转的重要节点,并且随着三星从今年4月份加入减产阵营,并在近期宣布扩大减产幅度,存储行业复苏有望提速。今年三季度,存储原厂涨价行情正自上而下传导至现货市场。
此前饱受芯片业务拖累的三星电子,最新业绩已经出现环比改善信号。今年第三季度三星电子营业利润约为2.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0.5亿元),同比减少77.9%,环比大增258.2%,超出外界预期。据披露,三星第三财季业绩改善主要是因为芯片业务赤字有所减少,移动和显示器业绩向好。
另一方面,面对上游存储晶圆供应厂商涨价以及疲软的终端市场,以模组厂为主的国产存储厂商承受着来自上下游的双重压力。
A股存储器龙头江波龙高管近期接受调研时就指出,自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存储晶圆原厂稳住价格以及继续扩大减产规模的意愿十分强烈,并从今年5月起调涨部分上游资源价格,但终端的接受程度和需求回暖迹象在二季度暂未明显提升;预计随着供需关系的不断变化,在经历艰难的磨底阶段后,终端库存水位逐渐恢复正常,价格回升趋势将在行业供需博弈关系中逐步建立。
康盈半导体创始人兼CEO冯若昊近期也向记者表示,当前处于中游的存储厂商处于“上下受挤压”的状态。据推测,上游减产通常需要6个月才能看到效果,考虑下游厂商在低价库存持续消耗,以及年末节假日备货需求,预计第四季度下游客户有望接受新价格。
利好上游供应链
整体来看,国内半导体业界乐见管制放宽,并预期上游产业链将会受益。
“从宏观来看,美国放宽管制自然对中国本土经济是有好处的,还会带动本土材料、装备、零部件等上游产业链的进步,特别是在靶材、特种气体、清洗、零部件等领域国产半导体已经具备一定优势。”王立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即便三星电子、SK海力士在华工厂的先进制程受限,但其生产工艺水平也是在本土处于领先水平,为国产半导体上游供应链提供导入和技术升级机会。
目前多家与三星、SK海力士有业务关系的公司表示目前维持正常供货,如果后续产能增加将带动相关产品需求。
作为三星、SK海力士上游特种气体供应商,华特气体方面向记者表示表示公司一直维持对上述韩企的正常供货。另外,歌尔股份证券部人员对媒体表示,本次韩企在华限制放宽对国内半导体行业来说是好消息。兴发集团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后续芯片制造量有所增加,将带动国内湿电子化学品的需求增长。
另外,金宏气体2022年8月与海力士签订全面气体及化学品运维管理服务合同,成为首个IC半导体客户案例,被认为对增加I半导体客户粘性、协同电子气业务开拓具有重要意义。据公司最新预计,受益于特种气体、大宗气体产品销量同比增加,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净利润为2.45亿元~2.6亿元,同比增长45%~55%。
海力士也是盛美上海客户之一。今年8月份半导体设备年会上,据盛美上海高管介绍,2011年公司第一台超声波清洗单片设备进入的是韩国海力士生产线。另外,公司希望国内有些核心产品在国内市场验证完以后,可以进入全球市场,将差异化创新产品带入全球供应链。
9月27日,盛美上海披露公司在手订单总金额约68亿元,超过去年营收规模2倍。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市场,本土半导体设备市场在全球市场占比不到10%,但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国内集成电路装备销售额呈现指数级增长。
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金存忠表示,在海外政策持续升级对华半导体管制背景下,下游用户担心未来断供等风险,使用国产设备的意愿更加强烈,进一步推动了国产设备发展,同时,核心部件替代进口也加快了设备产业化进程,设备核心部件国内供应链正在形成并得到快速发展。
根据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统计,以销售额为统计口径,2022年国产半导体设备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为23%,同比增长3.4个百分点;同时,在国产设备市场占有率提升背景下,去年主要半导体设备中国进口额同比减少8.1%。不过,在关键设备、零部件以及满足特殊工艺生产需求的国产半导设备依旧缺乏,良率、稳定性等还待进一步提升,在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的规模依旧偏小。
面对中美科技竞争新形势,业内多次提出“再全球化”呼吁。
清华大学教授魏少军此前指出,过去几年国产半导体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非常高,但绝大部分的贡献是由外资在华企业提供的,半导体制造业仍需要很多的外部支持,先进制程比海外先进技术至少晚四到五年,代工产能也仍不能满足需求,而且产品集中在中低端,呼吁开展“再造全球化”,开放包容、优势互补、分工合作。
北京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朱晶也刊文建议,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健全的基础设施和已经形成的产业配套优势,有针对性地放宽外资准入,引导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建厂,向海外半导体企业充分展示中国市场的新“红利”,推动外资积极参与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提升供给质量创造更多市场需求,释放更大消费潜力,促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好联通。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