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员会等单位召开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守好生态环境底线的同时,北京不断优化环评服务的审批效能。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十三五”以来,“减”字当头,制定修订3版建设项目环评分类管理名录北京市细化规定,累计优化了219类环评管理分类;先后发布2版环评审批管理权限目录,全面向大兴临空经济区管委会、通州副中心管委会赋权,大幅向包括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内的各区下放审批权限,累计共下放了73%的市级审批权限,方便市场主体就近办理环评手续;统一市区两级环评审批标准,精简审批程序,压减87%的申报材料,压减50%以上的审批时限,取消兜底条款和各类证明;同时,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除涉密等特殊情况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的审批许可全部实现“全程网办”,网站还专门设置“优化营商环境”专栏宣传惠企政策等,为市场主体申报、查询项目审批、获取政策信息等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渠道。
在不降低审批标准、不放松审批质量的前提下,“服务”为先,采取多种措施强化环评审批服务:针对产业园区,试点开展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联动机制,纳入试点范围的产业园区,入园项目可享受审批权限下放、告知承诺等一系列便捷优化的政策;针对重点企业,积极落实“服务包”制度,通过线上线下开展“政策宣讲+咨询答疑+指导培训”等系列活动为企业提供“管家式”服务,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和诉求。
此外,在不动产登记领域,目前全部业务可实现“一网通办”,即线上申请、线上预审、现场核验,提高了现场办理效率。同时,17类高频业务实现了“全程网办”,也就是全流程在线办理,申请人一次不用跑,“不见面办理”的模式。今年还推出了新建商品房、政策性住房转移登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首次登记全程网办。
不动产登记效率进一步提速,当日办结率已达90%;线下综合窗口服务进一步提质,“早晚弹性办、中午不间断、周六不休息”,同时开辟绿色通道,提供预约上门、帮办代办、证书EMS寄递等暖心服务,并在全市设置跨省通办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月朦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