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品牌的螺子黛眉笔上了热搜,尤其是直播间的“带货一哥”称其79块钱的价格“哪里贵了”以及质疑消费者“这么多年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的言论让事件不断发酵。当然,也有人支持“带货一哥”,甚至拱火:“嫌贵可以用锅灰刷眉毛。”这话若是被古人听了,估计要笑话他们好一阵子,毕竟对于制作画眉用品,古人特有经验。
西汉眉笔
“每颗值十金”,螺子黛究竟为何物?
说起古代最有名的画眉用品,现代人立刻会想到影视剧《甄嬛传》中提到的螺子黛。剧中四大爷反复提及螺子黛的稀有与昂贵,而拥有雄厚家底的华妃也因甄嬛分走了自己的螺子黛而生气。
早在隋唐时期,螺子黛就是最高档的画眉用品,它的原产地在波斯。美国汉学家谢弗在其著作《唐代的外来文明》中,根据“螺子黛”这个名字猜测,认为它极有可能是骨螺贝中提取的“提尔紫红”。学者多米尼克·戈登推测,大约需要10000个骨螺才能提取1克高纯度的染料。
当然,骨螺的品种很多,所以提取出来的螺子黛色彩也有所不同。比如,呈青黛色的螺子黛主要原料是栖息于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环带骨螺。环带骨螺的鳃下腺可以分泌一种黏液,这种黏液不溶于水,刚被提取出来时呈紫蓝色,但只要在太阳下面晒几分钟,就会变成靛蓝色。又比如,紫色的螺子黛,它提取自另一种染色骨螺,这种骨螺的分泌物可以提炼出一种特别漂亮的紫红色染料,也就是“泰尔紫”。大概从那个时候起,古人的画眉用品就有了各种色号之分,同样也防水防汗。
无论是生产原材料的需求量,还是提取工艺的繁杂,都决定了螺子黛价值不菲,所以《大业拾遗记》中特意提及螺子黛的价值为“每颗值十金”。十金,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数额,通常表示价值大,也有将其解释为十斤黄金或十镒金的说法。
被送上热搜的“当事眉笔”当天的直播价格为79元3支(每支0.08克),换算为329.2元/克,而升级版的眉笔则要556.25元/克,与当天黄金价格599元/克差不了多少。从价钱的角度来说,“当事眉笔”确实是复刻了螺子黛的昂贵,然而仔细看一下它的产品成分,压根就与螺子黛没啥关系,所以它只是复刻了螺子黛的价格与名字么?
其实早在隋朝时期,螺子黛就曾是画眉用品中的“话题王”。据《大业拾遗记》载,隋炀帝某天在登船的时候,见到了一个名叫吴绛仙的殿脚女正在牵挽龙舟。只见她天生柔丽,尤其是面部眉毛的妆容特别漂亮,这让隋炀帝眼前一亮,于是就把她带回了宫,封为婕妤。
隋炀帝心想:“这要是用螺子黛画眉毛,岂不是比现在还要美上千百倍?”他大手一挥,就把宫里大部分的螺子黛都赏赐给了吴绛仙。后来,国库没那么多钱了,隋炀帝只好委屈其他妃嫔,在她们的赏赐里掺了铜黛,唯独吴绛仙的螺子黛管够。
吴绛仙倒也没辜负隋炀帝的偏宠,她日日对着镜子用螺子黛画眉,画眉的技法也越发精湛。隋炀帝时常痴痴地倚靠在帘子边望着吴绛仙,不吃不喝,久久不肯离去。这一来,在宫内伺候的宦官们就八卦开了:“古人说‘秀色可餐’,我看这个吴绛仙就能充饥。”
看来,用螺子黛画眉毛确实会与众不同。
南越王墓出土之墨丸、石砚
石黛、画眉石、画眉七香丸、黛砚……主打一个丰富
除了螺子黛这种顶级高端的画眉用品以外,古代女性想要画出漂亮的眉毛来,那选择是相当多,且丰俭由人。
从战国到汉晋时期,女性梳妆台上最常出现的画眉用品是“黛”。据《太平御览》引《通俗文》载:“染青石谓之点黛。”这里的“黛”主要是石黛,为一种矿物制成的颜料。此外,还有一种“画眉石”也相当流行,《宛署杂记·山川》中对此有详细描述:“画眉石。西斋堂村多有之,离城二百五十里。石黑色似石,而性不坚,磨之如墨,拾之染指。金章宗时,妃后尝取之画眉,故名。”从性状的描述来看,这更像是天然石墨。
当然,你得放心古人的智慧,他们绝对不可能直接拿块石头往眉毛上刮,而是得先将这些天然矿物磨成粉末,再加入动物的胶质,最后压制成形。化眉妆时,将其加点水磨成细腻的液态,后用软笔蘸取使用,这样画出来的眉毛非常自然,并且性质稳定,与螺子黛一样防汗防水。这很像现代女性用的染眉膏。
与“黛”同时存在的画眉用品还有“墨”,它更像是黛的平替,也是古代平民女性的“开架眉笔”。尤其到了晚唐时期,古代女性普遍流行用墨来画眉毛。宋人陶谷《清异录》载:“自昭、哀来,不用青黛扫拂,皆以善墨火煨染指,号‘薰墨变相’。”这一时期的古代女性不仅用墨画眉,连化妆刷都省了,直接用手指沾墨,我们所熟悉的《簪花仕女图》中的“桂叶眉”就是这种画法。
《簪花仕女图》局部
到了宋代,以墨画眉更加常见,赵彦卫就曾在《云麓漫钞》写道:“前代妇人以黛画眉,故见于诗词,皆云‘眉黛远山’。今人不用黛而用墨。”以宋代的风格,画眉的墨与书写的墨绝对不会是一回事,宋代人很擅长“搞点事”。南宋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记录了画眉墨的制作过程:“真麻油一盏,多着灯芯搓紧,将油盏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烟凝上,随得扫下。预于三日前,用脑麝别浸少油,倾入烟内和调匀,其黑可逾漆。一法旋剪麻油灯花用,尤佳。”这种画眉墨被做成了丸状,起名为“画眉七香丸”,又叫“画眉集香圆”。
还有一种砚台是专门画眉用的,叫“黛砚”。黛砚与书写砚台师出同源,从形制上来看几乎相同。考古学者要从它们的出土位置、伴出物品、表面残留物以及雕琢题材来进行推测。通常用来画眉的黛砚会与铜镜、眉笔、黛墨、脂粉盒等物品伴出,上面还会有使用的痕迹。有意思的是,有些出土的黛砚上还会有一些别的颜色。如江苏南京仙鹤观东晋2号墓中的一件黛砚,上面不仅有黑色粉状物,还有一些零星红色粉状物,大概是胭脂或口脂。这说明黛砚不止用来研磨眉黛,各种彩妆用品都可以用它来研磨,主打的就是一个实用。
此外,古代女性的画眉用品也有液体状的,如明代董说在《西游补》第七回中描述女子梳妆台,其中提到:“……银盒左边排着一个紫花盂,盂内放一根缠头带;又有一个细壶儿,放一壶画眉青黛。”放在“小细壶”中,极有可能这个“画眉青黛”就是液体的。
若是囊中羞涩,古代女性还可以将柳枝放在火里烤,经过处理后,就会拥有一支柳枝做成的炭笔,画起眉毛来,照样漂亮。
你看,古代画眉用品就有如此之多的选择,现代人何苦要被一支眉笔的价格来定义?
《靓妆仕女图》(苏汉臣北宋)
古代眉妆最“内卷”
各路眉妆“博主”神仙打架
既然古代女性拥有如此之多的画眉用品,那么不出几个眉妆“博主”好像有点说不过去。还是从我们熟悉的影视剧《甄嬛传》说起,剧中美妆博主四大爷曾评论道:“莞贵人画远山黛最好看,而华妃最喜长眉入鬓。”这里说的“远山黛”,在历史上还真有因此出名的眉妆“博主”。
“远山黛”流行的时间很长,看起来像是远山的山脊,平缓的曲线更能凸显女性的柔美。最会画“远山黛”的古代女性当数卓文君,《西京杂记》中有记载:“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此妆容一经发布宣传,时人纷纷效仿。后据《赵飞燕外传》载:“赵飞燕妹合德,为薄眉,号‘远山黛’。”赵合德已经够漂亮了,但还是希望通过眉妆让自己更加美艳。
而“长眉入鬓”其实说的就是长形眉,古代诗人对此也多有赞美,如南朝丘迟《答徐侍中为人赠妇》:“长眉横玉脸,皓腕卷轻纱。”白居易《上阳白发人》描述天宝末年时世妆:“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这两种眉妆都是靠柔美取胜,不过还有一种营造“破碎感”的眉妆。《后汉书》中记载了东汉权臣梁冀的妻子孙寿,她擅长画的是八字眉。别看梁冀被称为“跋扈将军”,他如此凶恶,却非常惧内。这位叫孙寿的女子被封为了襄城君,待遇与长公主比肩。如此“驭夫有道”,大概与她的一对眉毛有关:“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媚惑。”这个画面想想就很精彩:一个在外极为凶恶的权臣,一到家就看到充满“破碎感”的妻子,尤其是那对眉毛,看起来仿佛立刻要愁死、哭死,那他必须原地“融化”,否则多不应景。
到了隋唐时期,古人对于眉妆的痴迷已经到了一种癫狂状态,各路眉妆“博主”都开始了自己的表演,甚至有点“神仙打架”的味道。白居易曾在《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中描写道:“风流夸堕髻,时世斗啼眉。”李商隐更直接:“楚腰知便宠,宫眉正斗强。”这些古代女性为了能画出漂亮的眉妆,几乎将自己所有的审美细胞都给调动了出来。毕竟一旦有人发明出新的眉妆,她就会获得更多的关注,一些文人才子就来给她点赞评论,那身价一下就抬高了。
这个时候,眉妆界的“卷王”就出现了。《清异录》中记载了一条“胶煤变相”,女主角叫莹姐。她最擅长的就是画眉,但与其他眉妆“博主”不一样,人家的眉妆有代表作品,而她是代表了所有的眉妆作品。莹姐的创作灵感丰富,并且非常勤奋,居然能做到“日作一样”,也就是现代人熟悉的日更“博主”。于是有人开玩笑:“西蜀有十眉图,汝眉癖若是,可作百眉图,更假岁年,当率同志为《修眉》史矣。”人说西蜀有十眉图,换成莹姐可作百眉图,只要用上一年的时间,就可以编写一部《眉史》,实在是太“卷”了。
也有惨烈版的。《新唐书》“诸帝公主列传”中记载道:“临淄王诛庶人,主方览镜作眉,闻乱,走至右延明门,兵及,斩其首。”李隆基起兵诛杀了韦后,如此之大的乱子爆发时,安乐公主居然还在家对着镜子画眉。听到消息后,她急忙向皇宫逃奔,结果在半路上被追兵砍下了脑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安乐公主还在画眉,可见眉妆在古代女性的心中占有多少分量。
如此之多的画眉用品与多风格的眉妆,足以可见古人对眉毛之美有着执着的追求。然而就算如此钟爱眉妆的古人,也没有因为画眉用品的价格高低来评判一个人的社会价值。毕竟爱美这件事,它来源于爱自己,选适合自己的画眉用品,丰俭由人才是真。
文并供图/金陵小岱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