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猴痘防控有法可依
科技日报 2023-09-21 07:21

国家卫健委公告显示,自9月20日起,猴痘被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此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月8日发布的检测数据表明,中国内地8月新增报告501例猴痘确诊病例,其中,首次报告5例女性感染者。有专家表示,未来女性感染者数量可能会增加,甚至可能出现家庭内传播。

未来,家庭传播会成为猴痘传播的主要方式吗?将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对遏制其传播有什么重要意义?科技日报记者为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传播范围扩大,将由“高危人群”扩散至普通人群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副主任、主任医师姜天俊博士介绍,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因1958年首先在野生食蟹猴中被发现而命名。1970年,刚果一名9月龄男童成为首例人感染猴痘病例。此后猴痘在中非和西非国家流行。2022年9月,我国报告首例猴痘输入病例;2023年6月以来,我国多个省份先后报告多例猴痘病例。

“2021年以前猴痘疫情主要在中非和西非地区流行,人际传播链较短。但自2022年5月以来,多国暴发猴痘疫情,大部分病例为青壮年男性。”姜天俊说,女性感染者的出现,意味着猴痘的传播范围确实扩大了,从主要的“高危人群”间局部传播模式,逐渐扩散到向家庭和普通人群传播的模式。

“虽然只是少数案例,但这种趋势很值得警惕。”姜天俊认为,目前来看,男女感染的几率有很大差别。2022年,美国疾控中心对早期1195例猴痘病例进行了总结,发现98.7%的病例为男性。

“目前来看,包括性行为在内的密切接触是猴痘传播的主要途径,家庭成员间的一般接触导致的感染风险较低。”姜天俊认为,当前,我国把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能够让猴痘防控有法可依,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人群,了解其传播范围和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和综合干预,从而有效防止疫情的扩散。

加大科普宣传力度,避免传播人群扩大化

姜天俊认为,针对当前的猴痘传播态势,应该加大科普宣传力度,让普通大众了解预防猴痘感染的相关知识,最大限度避免猴痘传播人群的扩大化。

对此,江西省儿童医院主任医师林敏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林敏说,猴痘虽然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病例的症状会自行消失,但儿童、孕妇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仍然存在重症和死亡风险。

在2022年以来全球多国暴发的猴痘疫情中,非地方性流行区病例的病死率约为0.1%。“这个比例虽然小,但如果感染人群基数扩大的话,死亡人数将急剧上升。”林敏认为,公众目前迫切需要了解的是,猴痘的传播途径并不仅仅局限于性传播方式。密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感染者的呼吸道飞沫也可能造成猴痘的传播,甚至被感染的母亲也有可能通过垂直传播感染胎儿。另外,食用未经煮熟的感染动物的肉、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或血液等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也可能引起动物与人之间的传播。

林敏介绍,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均属于正痘病毒属,因此,天花疫苗对猴痘有一定的交叉保护,但非终身免疫,接种天花疫苗超过10年以上者和未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普遍易感。而在中非和西非国家的感染数据显示,儿童也是猴痘的易感人群。

“面对猴痘病毒,公众也不必恐慌,做好个人防护,杜绝不洁性接触,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猴痘的传播。”林敏说,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常用消毒剂,以及紫外线都可有效灭活该病毒。

文/罗朝淑

供图/视觉中国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