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社保经办领域的首部行政法规,条例提出的“五个明确”有针对性地填补了相关制度漏洞,努力打造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社保服务新体系。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标配”,是时代的要求、公众的期盼。
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是社会保险体系的“最后一公里”,在服务人民群众、落实民生政策、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9月5日《人民日报》报道,《社会保险经办条例》近日正式公布,将于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立足于规范经办、优化服务、保障安全、维护权益、促进公平,提出“五个明确”,着力健全社保经办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效能,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高效便利的公共服务。
经多年努力,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截至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员分别达到10.57亿人、2.4亿人、2.94亿人和2.46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左右,各项社保基金累计结余超过12.5万亿元,实现了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全覆盖。社会保障事业的稳健发展,有效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与此同时,社保经办服务也存在一些与百姓期待不相适应的情形。比如,证明材料偏多,转移接续不畅,经办时限不明确,一些经办机构对高龄、身体条件差的参保人员的硬性要求给参保人及家属带来不便,人性化、个性化服务不足;打破信息壁垒、推进信息共享步子迈得不够大,数字鸿沟在一些区域依然存在;一些经办机构落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要求不到位;社会保险基金“跑冒滴漏”现象时有发生,骗保案件屡禁不止,一些地方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性受到威胁等。
社保经办服务存在的上述问题,与社保经办制度的法治化、规范化、便捷化建设滞后有关。作为社保经办领域的首部行政法规,上述条例提出的“五个明确”有针对性地填补了相关制度漏洞,努力打造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社保服务新体系。
比如,明确适用范围,将社会保险的五个险种都纳入条例适用范围,确保经办服务的统一性;明确经办机构职责,让经办机构及人员办事有边界、服务有底线,提升了经办服务的规范性;明确便民利民要求,加大无障碍服务力度,限制随意性,提升便捷性;明确监督管理举措,通过服务协议将相关机构的权利义务、责任规定得更为明晰,让暗箱操作、推卸责任失去腾挪空间;明确法律责任,整治骗取、隐匿、转移、侵占、挪用社保基金或者违规投资运营等行为,着力守好人民群众看病、养老的钱袋子。
顺应时代发展、回应百姓期待,上述条例在精细化管理方面也提出了新标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可见、可感的即期行动。在入口环节,用人单位办理企业登记时要同步办理社保登记,通过信息比对、自助认证等方式核验参保人员资格;在审查环节,压减不必要的证明材料,取消无法定依据的证明材料,通过授权代办、上门服务等方式为特殊人群提供便利,确保群众少跑腿;在核验环节,运用数字技术,人社、公安、民政、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开展业务协作,推动信息共享,开展信息比对,实现无形认证、自助认证,启用“同城通办”“网上办”“掌上办”等便捷方式,让数据多跑路。
伴随社会保险制度全覆盖的推进,社保经办服务将影响很多人的日常生活,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标配”,是时代的要求、公众的期盼。期待有关部门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完善相关机制,确保让百姓享有更加高效便利的社保经办服务。(郭振纲)
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