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在第二届中国保险养老融合与发展论坛上,大家保险集团的发布《2023年中国商业养老服务供需洞察白皮书》显示,89%老年人倾向与子女“同城不同住”。其中,城市老年人愿意选择机构养老比例已超过21%。入住养老机构一般由老人自主决策、子女支持,但双方均愿为此买单。
89%老年人倾向与子女“同城不同住”
此次发布的白皮书需求端调研历时数个月,覆盖全国25个省(区、市)的1526名中老年城市居民。白皮书调查显示,89%的受访老年人倾向与子女“同城不同住”,保持独立的同时渴望亲情,44%希望子女经常探望,甚至愿意为自己和子女购买家政服务,让子女有时间陪伴在身边。亲人关爱能明显影响老年人情绪,两代人同住时,仅有7%老年人会产生负面情绪,子女每月探望1-2次或更少的情况下,32%老年人会产生孤独、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增加3.6倍。住的较远无疑将导致子女路途奔波,“一碗汤的距离”成为两代人居住最优解。
城市老年人为老年生活打8.1分(满分10分),整体满意,但在医疗保健、安全保障、生活照顾、文化娱乐、社交陪伴方面存在五维痛点,其中对医疗保健最不满意(占比74%),93%老年人感到就医诊疗困难,3成老年人对急救距离和基础设施担忧最多。
城市老年人愿意选择机构养老比例已超过21%
白皮书指出,40%城市老年人已经开始规划养老生活,健康、亲情友情、自由是理想养老生活必备“三大件”。理想养老生活状态是:父母与子女频繁互动又相对独立,生活照料、安全保障、健康管理等事项交给专业服务供给方,老年人通过享有高质量陪伴和专业照护,保持“身”“心”健康愉悦。基于此,尽管选择传统居家养老的占比依旧最高(72%),选择机构养老(CCRC持续照料退休社区)的比例也已超过21%,父母与子女理想的养老机构要“离子女近、离医院近”,75%老年人听说过CCRC,三成中年人实地探访过CCRC。
城市老年人养老资产储备多元化
城市老年人养老资产储备多元化,63%除退休工资还涵盖存款理财产品、房租收入、养老年金及保险产品等。老年人在消费理念和资产传承理念上也有所变化,该省的一定省,在家政和陪护服务上该花的不犹豫,50%老年人优先将养老资金用于自己养老,而非传统最大化资产传承目的。城市老人对养老资金的分配呈现“4222”结构特征,即41%用于日常开支,26%用于医疗开支,18%用于护理开支,15%用于品质开支。入住养老机构一般由老人自主决策、子女支持,但双方均愿为此买单。
从供给侧看“银发市场”的需求挖掘还不够
尽管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很大,但有效需求尚不足,养老服务供给不均衡、不充分,商业养老服务要在政府供给范围之外添砖加瓦、相向而行。
目前商业养老服务重点在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参与方包括保险公司、地产企业、医院,以及居家护理公司、家政保姆公司、智能化科技企业等,养老市场整体处于发展初期,存在商业模式不成熟、缺乏龙头企业、养老服务人才不足、供需错配等问题。
白皮书对商业化养老服务供需趋势做了分析。
从需求侧看,养老服务需求多元且分层的特征已逐步显现,从基础养老服务需求到高阶情感需求均有未被满足的空白,有待市场精细化供给;从供给侧看,对老年人需求认知与挖掘还不够,服务供给高度同质化,有待建立覆盖不同支付能力、不同模式选择、不同服务需求的“银发市场”,充分激发市场需求释放和转化;从竞争主体格局看,一、二线等高线城市商业养老市场集中度将不断提升,长尾发展现状在低线城市依然持续,需进行差异化竞争;从商业模式层面看,行业收入水平有望改善,新技术管理手段可降低运营成本,不同主体将找到盈利点,进而吸引更多资金进入养老行业。
白皮书指出,保险业投资偏好与养老业天然匹配,做养老具有资金优势、信用优势和产业链协同优势,可为养老业带来长期资金、稳定客源、质优价廉的可靠养老服务。养老之于保险,除了赋能保险主业,本身具备造血功能,有望成为保险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
目前保险业投资养老有重资产、轻资产和合作模式,一般从养老金融和养老服务两个方向进行战略切入。养老金融方向,通过附加养老服务,引导消费者提前规划和储备养老资金,并实现养老资金的保值增值。养老服务方向,通过投资建设养老机构或其他养老服务,实现对养老资源的控制能力,使消费者的养老资金能够购买到更多更好的服务。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蔺丽爽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