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犹太家庭的孩子,小时候都会被问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房子着火,只能带一件东西逃命,你要带什么?”
如果孩子回答是金钱、钻石,母亲会告诉他:
“你要带走的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不能被任何人抢走的。”
的确,与有形的财富比起来,智慧才是镶嵌于人生中最有价值的宝藏。
智慧之于一个人,顺风时即助力扬帆,逆风时可助力转势。
有智慧伴行的人生,蕴含着无限可能。
在此分享3大动物效应,从中体悟3大处事智慧。
刺猬效应:与人相处,相知而不逾矩
寒冬,两只刺猬保持一定距离抱团取暖,以免刺痛对方。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刺猬效应”,它强调人际交往中要做到“亲密有间”。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需要一个最佳平衡点来支撑,相知而不逾矩,才能彼此舒适。
如何找到这个最佳平衡点呢?
心理学家尼娜·布朗提出的“灵活型边界”给我们提供了答案:
有灵活型边界的人,面对别人的请求,清晰地界定什么可以接受,什么必须拒绝。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政治家罗斯福的好友,向他打听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
罗斯福神秘地看了看四周,低声问道:“你能保密吗?”
好友回答:“当然能。”
罗斯福微笑着说:“那么,我也能。”
对于好友的试探,罗斯福以幽默的方式拒绝,既尊重对方,也保护了自己。
在电视剧《错爱》里,妻子党美艳每晚都要喂丈夫喝一杯热牛奶。
每天接送丈夫上下班,为了让丈夫专注陪伴自己,拉掉电闸,谎称小区停电……
党美艳这种全方位包围,目的是拴住丈夫的心,结果没有换来丈夫的“怜香惜玉”,反而导致婚姻关系失衡。
最终,两人还是离了婚。
再亲密的关系,也应该有间。
边界感强的人,做事分得清轻重,能灵活应对,进退自如,保持双方关系稳定长久。
边界感缺失的人,做事无视原则,以自我为中心,常伤人损己。
很认同一句话:“你让别人舒服的程度,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与人相处的智慧,就在于“双方要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
对方舒心,自己称心,双方关系才更趋于和谐。
蝴蝶效应:做事控“小节”避“大劫”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诺顿·洛伦茨提出“蝴蝶效应”:
一只亚马孙河流域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轻微的扰动,导致气流发生变化,并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引发极端的天气变化。
蝴蝶的抖翅,看似微弱无力,却能煽动千里之飙风。
生活中,也藏着很多“蝴蝶”,这些小隐患常易引发不幸。
只有未雨绸缪,控制好“小节”,才能避开“大劫”。
《汉书·霍光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盖了新房子宴请亲友,其中一位客人说:
“你应该将厨房的烟囱改得弯曲一些。
因为烟囱过于笔直,土灶的火很容易飞出,导致失火。”
主人听了,不以为然。
后来,这家人的厨房果然失了火。
若是当初主人听得进建议,防微杜渐,也不至于造成大损失。
有时候,那些被忽略的细节,恰恰是引发问题的根源。
所谓做事的智慧,既是见危机于未萌,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
亦是吃一堑长一智,失一寸必有失一寸的经验累积。
成事的关键,就在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步步稳扎稳打,方能走到成功的彼岸。
鳄鱼效应:陷入困局,及时止损
被鳄鱼咬住一只脚,如果试图用手去拯救脚,鳄鱼会同时咬住脚和手。
越挣扎,越危及生命,这就是经济学上的“鳄鱼效应”。
正确的做法是:在鳄鱼咬住一只脚时,当断则断,放弃这只脚,才有机会保住命。
陷入困局,比起纠缠不休,抽身离场不失为一种清醒。
在国际象棋中,当大部分棋子被吃掉并移出棋盘后,就进入“终局”阶段。
人生也有终局,一个人的终局,是自身选择的结果。
在生死时刻,有人选择孤注一掷,有人选择及时退出。
要想化险为夷,有路可走,就要拿得起,放得下。
作家杰克·伦敦写过一个故事:
两个猎人在森林里拼命逃命,他们的肩上都扛着猎枪和沉重的黄金,但枪里没有子弹。
一个猎人不肯舍弃黄金、猎枪,最终落入狼口;另一个猎人舍弃了黄金和猎枪,幸运的活下来。
两个猎人,同样被狼视为“囊中物”,守财不放的猎人,最终钱财和生命皆“失守”。
人生是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票,如果不能悬崖勒马,就会贻害无穷。
就像有人在赌场上惨败,为了回本,结果倾家荡产。
目光短浅的人,画地为牢,越想避免短期损失,越会遭受更大的损失。
哲学家马基雅弗利说:“最能显示出一个人智慧的,是能在各种危险之间做出权衡,并选择最小的危险。”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难以跨越的困局,有时候,于“进”而言,“退”也是一种智慧。
▽
生活中的高手,都是一边与生活过招,一边从中汲取智慧:
读懂刺猬效应,与人相交,关系留白,利人利己;
读懂蝴蝶效应,做事洞察细节,防小患避大患;
读懂鳄鱼效应,用全局视野看问题,才可决胜长远。
能在智慧升级中修炼自我的人,自能实现一次次的认知跃迁,人生的路也会越走越顺。
文 | 有书破晓茉莉
来源:有书
编辑/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