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杜苏芮”带来的强降雨让北京多地受灾严重,目前各受灾地区纷纷投入到紧张的灾后重建工作中,希望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在北京本轮汛情中,北京市管县级以上普通公路水毁93条,均位于郊区。8月3日至5日,北京房山、门头沟区等受灾严重地区关键道路加速抢通,为抢险救援、恢复重建持续创造有利条件。
官兵们抵达东水峪村,准备开展救灾任务
在昌平区十三陵镇,强降雨使多个山区村庄道路桥梁被冲毁,百姓出行困难。在北京卫戍区某部180余名官兵的支援下,十三陵镇加快了灾后“重启”的步伐,各受灾村庄正有序恢复往日平静。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得益于多次防汛演练,十三陵镇在水灾时及时响应、快速转移群众,本次水灾中全镇无人员伤亡。
雨大得睁不开眼睛
村内多处滑坡塌陷
雨过天晴的十三陵镇东水峪村似乎恢复了往日的宁静,路边村民种的盆栽辣椒长势喜人,紫色的牵牛花在阳光下更加动人。但深入村内,满地的落石和边坡塌方提醒人们,这里刚刚经历过一场水灾。
“雨最大的时候下得人都睁不开眼睛。”在东水峪村生活了近50年的朱凤玉这样形容这场雨,在她的印象里,这是近年来最大的一场降雨。大雨让这个四面环山的小村一度形势危急,村内地势较低的健身广场积水曾没过村民膝盖,不少村民家中瓦片掉落、房屋漏雨,依山而建的房屋护坡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滑坡。
在东水峪村的西边、沿石梨路北上的麻峪房村、碓臼峪村也是本次洪灾中受灾较为严重的村庄。车辆行驶至锥石口水文站时,北青报记者注意到,锥石口沟一侧的路面已经塌陷,形成一个长约3米宽约1.5米的深坑。进入麻峪房村后,这里的景象则更令人触目,村里未硬化的停车场已被洪水冲毁,堆满了石块、树枝等杂物,从山上滑坡滚落的巨石挡住了村内的干道。
在地势更高的碓臼峪村,虽然强降雨已停了数日,但仍能看到山上的溪水顺着路面缓缓流淌。71岁的国淑敏告诉北青报记者,前几日雨最大时,一棵巨大的柳树被洪水冲下来挡住桥洞,导致洪水漫上路面,不仅桥梁护栏被冲毁,村内积水更深达1米多高。
转移1300余村民
镇域内无人员伤亡
十三陵镇防汛指挥部负责人李立强告诉北青报记者,受强降雨影响,十三陵镇多处道路、桥梁被冲毁,沿山部分地区出现滑坡,其中东水峪村、果庄村、麻峪房村、碓臼峪村以及大岭沟等村庄受损较为严重。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保护群众平安度汛,今年刚刚进入汛期,十三陵镇就联合有关部门举行了三次防汛应急演练,并多次进行模拟突遇强降雨有序组织村民转移的实地演习,不仅加大了对防汛救援安全知识的普及力度,还帮助村民们熟练掌握了相关技巧,为成功应对此次暴雨袭击奠定了基础。李立强介绍,本次强降雨以来,十三陵镇先后转移群众1300余人,并加强了河道和易滑坡地段的巡查管理,强降雨未造成人员伤亡。
“我是7月29日去的东方红学校安置点,除了第一天镇里忙不过来我们自己买了点吃的,之后几天镇里一日三餐都给配饭,午餐晚餐至少三个菜,早上还有油条等早点,吃得一点不比家里差。”朱凤玉说。59岁的殷爱东庆幸自己和丈夫及时转移到了安置点,“我昨天回家一看,厨房的天花板被雨冲泡后掉了下来,这要是在家做饭说不定就被砸到了。”
连续奋战7个小时
军民合力抢通道路
在东水峪村,官兵们帮助村民挪开挡住道路的树干
8月4日在东水峪村,被大雨冲倒的大树挡住了民房外的道路,六七名官兵合力将大树搬往一侧,并将被冲刷在路面上的沙石装袋运走。
官兵们在东水峪村清理砂石淤泥,打通道路
北京卫戍区某部指挥员熊皆林告诉北青报记者,这次强降雨给地方和百姓带来很大损失,灾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根据上级命令,北京卫戍区出动180余名官兵投入到十三陵镇道路抢通、清理杂物、疏通淤泥等工作中,齐心协力同驻地人民开展灾后重建工作,还百姓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连日降雨让这几日的北京湿度大体感闷热,8月4日,久违的阳光又让天气晴晒难耐,在麻峪房村,官兵们搬开挡墙坍塌的石块,清理道路上的淤泥,将被冲上道路的枯枝清理到一旁,从早上到中午,汗水早已湿透了衣服,但官兵们无人喊累休息,只想尽快清理出道路,让百姓恢复正常生活秩序。在碓臼峪村,官兵们手拿铁锹、扫把等工具,先清路、后填坑,通过徒手搬运和铁锹挖掘,对道路两侧的落石、淤泥、杂草和垃圾进行清理。
经过7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东水峪村、麻峪房村、碓臼峪村的道路逐渐恢复通行,确保了救援物资能够第一时间抵达受灾严重的村庄,让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获得保障。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月朦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晓溪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