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理想汽车将山东一名为“理想汽车贴膜工厂”的店家告上法庭并索赔120多万的消息引发热议,有网友称,都不敢说自己有“理想”了。7月24日晚,理想汽车法务部发布微博回应,起诉的原因是该店冒充理想汽车官方进行销售、团购等在内的商业活动,并被当地车主举报。
据媒体报道,从事汽车贴膜业务的“临沂新理想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被理想汽车以“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为由,起诉索赔120余万元,并停止在店面、短视频平台上继续使用与“理想汽车”相同或近似的企业标识。
贴膜公司老板表示,“理想”是自己的小名,都叫了30多年了。“从我2012年开始开店,店名就叫‘理想汽车装饰’,那时候理想汽车还没出来。”2022年店铺成规模后,他前往兰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了“临沂理想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一个月后更名为“临沂新理想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今年的三月,在对店面装修时,更名为“理想汽车贴膜工厂”。贴膜公司老板认为,该店面的招牌一直包含“理想”二字,售卖的产品与理想汽车没有任何关系,无法理解被起诉“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
对于此事件,有网友质疑,难道“理想”成了汽车行业禁用词?
对于理想汽车起诉某汽车贴膜店一事引发的网络讨论,7月24日晚,理想汽车法务部回应称,理想汽车并非因为普通的商标侵权而起诉对方,对于“理想”一词的使用在生活中非常广泛,理想汽车尊重社会各界合情合理使用,也无意采取法律手段。
理想汽车表示,起诉的原因是该店冒充理想汽车官方进行销售、团购等在内的商业活动,并被当地车主举报。对于此类冒充理想汽车官方造成消费者混淆的行为,将坚持采取法律手段维权。目前该案正在审理中,相关证据已向法院全面提交。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