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电影家协会、湖南省电影局主办,《电影艺术》杂志社、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电影《长沙夜生活》研讨会”近日举行,影片编剧兼导演张冀和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专家学者们表示,《长沙夜生活》将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表现了长沙独特的地域文化,让人感受到当代长沙的烟火气,是新时代“电影+文旅”模式的一次探索。
《长沙夜生活》是著名编剧张冀的第一部导演作品,他表示正是因为湖南人的故土情结,让他接下了此次导演工作。最初《长沙夜生活》的故事方向是聚焦一个湘菜馆,但很快就被推翻了,采用了现在的叙事视角,通过一晚上不同的人群,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人群家庭的相互取暖来展现《长沙夜生活》。“如果还延续跨年代的叙事方式,对于当下新的城市电影和时间年代的叙事没有突破性。还有一个方向,是以长沙这种准一线城市为叙事主体和精神主体,去做创作上的尝试。即使在疫情期间,长沙夜晚的街头仍然充满活力,令人震撼,因此需要通过电影表现出一个时代下富有独特精神的长沙。”
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谷良表示,《长沙夜生活》是潇影集团进军电影市场首部主旋律商业电影,影片起源于张宏森部长的创意,历经两年的调研取景,走访长沙各大名胜景点、街角、巷路,看景200多处,深度采访了50多位湖潇代表,查阅相关文字书籍古籍10余万字,拍摄收集图片近1000张、视频近100段。剧本修改完善后,去年张冀导演与项目组利用了疫情空档期,克服疫情风险、高温酷暑、昼夜颠倒等困难,确保影片在32天之内圆满完成拍摄。《长沙夜生活》是新时代“电影+文旅”“电影+城市”梦幻联动的一次大胆探索与全新突破,是主旋律商业电影对城市品牌的一次全新建构与价值升维,在助力城市宣传、复苏城市文旅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社会效应。
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学者认为,《长沙夜生活》的多线叙事体现了编剧的不俗功力,通过对多组人物相遇、和解并走出生活困境的细腻刻画,呈现出了鲜活的城市生活面貌,这是一部以地域文化为载体的人文电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旭光希望将《长沙夜生活》发展为系列电影,甚至能将夜生活的拍摄模式扩展到其他城市。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宏认为《长沙夜生活》有三点启示:第一,要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第二,要坚持顶层设计,策划先行,集中力量,创新创造,讴歌时代、讴歌人民。《长沙夜生活》就是这种类型的集中反映,这种创作方式、组织方式应该坚持,不能因为短时间的商业回报不理想就放弃;第三,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要坚持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在发行体制、税收政策、扶持政策等方面,需要更多向这类影片倾斜,现在发行政策和制度安排往往缺少刚性的手段,只有做到真正向此类影片倾斜,才能完善整个电影的创作宣行生态。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