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圈”出百姓幸福生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5 07:26
创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步行一刻钟就能满足买菜、就餐、理发等生活需求,还能享受医疗康养、休闲娱乐等品质服务,这是实实在在的便利与近在咫尺的幸福。各地需要坚持精细化原则,用足细心、耐心和巧心,听取辖区内居民的诉求和想法;尤其是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多呵护和支持为社区提供服务的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等,让社区更有韧性,让生活更有温度。

商务部、国家发改委、民政部、财政部等13部门研究制定的《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简称《计划》)近日对外发布。《计划》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开,推动多种类型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一端连着社区居民,一端连着众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伴随社区商业发展而产生,是联通经济社会微循环的“毛细血管”。2021年5月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以来,2批次80个试点地区共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超1400个,服务居民3200多万人,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此次13部门《计划》提出五方面实施重点,包括系统谋划设计,优化社区商业布局;改善消费条件,丰富居民消费业态;创新消费场景,增强多元消费体验;推动技术赋能,提升智慧便捷水平;促进就业创业,提高社区居民收入。这些政策导向和工作部署,对于完善社区消费的供给设施,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推动社区消费场景更好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在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为目标,形成多业态集聚的社区商圈,既惠民生,更促消费。此次《计划》明确,在改善消费条件、丰富居民消费业态方面,要在居民“家门口”即步行5-10分钟范围内,优先配齐购物、餐饮、家政、快递、维修等基本保障类业态,引进智能零售终端,让消费更便捷;在居民“家周边”即步行15分钟范围内,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娱乐、休闲、社交、康养、健身等品质提升类业态,让消费更舒心。同时提出一系列保障措施,比如在政策保障方面,明确将超市、便利店、菜市场等纳入保障民生、应急保供体系,将智能快件箱、快递末端综合服务场所等纳入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等。

创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对社区居民来说,步行一刻钟就能满足买菜、就餐、理发等生活需求,还能享受医疗康养、休闲娱乐等品质服务,这是实实在在的便利与近在咫尺的幸福。此次《计划》明确,发展“一店一早”,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社区超市)进社区,以早餐店、小吃店、“便利店+早餐服务”“互联网+早餐服务”等为主体,构建多层次早餐供应体系;补齐“一菜一修”,支持菜市场(菜店)标准化、智慧化改造,规范有序发展集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于一体的社区工坊;服务“一老一小”,鼓励按照适老化标准建设改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发展嵌入式、标准化的托育机构和托育点,提供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计时托等平价服务……

方方面面,桩桩件件,点点滴滴,旨在保障广大居民生活更便利。未来,当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的社区商业日益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广大居民家门口的幸福感定会越来越强。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推进,居民生活方式发生转变,人们对于生活便利的需求愈加多元。不同城市不同社区的现实条件各不相同,居民结构和消费需求各异,各地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调性”和施工图也自然不同。为居民提供便利,关键在于聚焦居民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将居民所需所盼作为社区“添什么”的依据。

建好并激活“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各类生活场景,各地需要坚持精细化原则,事先下足绣花功夫,用足细心、耐心和巧心,听取辖区内居民的诉求和想法。尤其是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多呵护和支持为社区提供服务的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等,让社区更有韧性,让生活更有温度。

文/北京青年报特约评论员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