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通州区住房城乡建设委获悉,北京城市副中心数字化虚拟物业服务平台已完成搭建和试运行。该平台聚焦满足居民服务需求、解决社区治理中的难点问题,由政府引领,整合优质服务资源,构建全过程可追溯可监管、服务更快捷更优质的“一公里”虚拟物业生态圈。
通州区住房城乡建设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应用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建立数据库,链接服务需求方、服务供给方、平台监管方等多方用户,开发服务注册中心、小区数据中心、虚拟服务中心、政府监管中心、公区管理中心五大中心业务模块,搭建各类应用场景,形成“6+5+18”的平台总体构架。
所谓“6”即构建六大数据资源库,建立居民信息库、服务机构信息库、服务人员信息库、服务行为信息库、信用信息库和支付交易信息库等核心数据库,汇聚大量数据支撑平台应用。“5”则是构建五大中心业务体系,平台统筹考虑政府、社区居民、物业企业、社区机构、服务方等物业管理行业各方应用需求,打通全生态物业服务链。比如,面向社区居民,打造小区数据中心和虚拟服务中心,分别用于收集用户订单、评价、支付、投诉等行为数据,提供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等功能;面向社区机构、物业企业,打造公区管理中心,提供公区设施建档、公区运维和应急维修等功能,管好人事物,提升服务品质。
“18”是构建十八大应用场景。平台通过数字赋能,满足物业服务管理和居民生活服务各类需求,搭建两大类18个应用场景,包括:基础服务场景6个,分别是公区报事、装修备案、意见投诉、小区公告、账单缴费及志愿者活动;增值服务场景12个,包括入户维修、保洁清理、家电清晰、家电维修、干洗护理、上门安装、友邻集市、积分商场、代收快递、社区康养、社区金融、共享车位等。
通州区住房城乡建设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应用虚拟物业服务平台,可以全方位、及时响应居民日常生活和公共服务需求,围绕家政服务、商务服务、社区活动等,为居民提供更加智慧化、专业化、闭环化的优质便民服务,提升业主满意度,增强居住幸福感。
同时,该平台可赋能社区治理,通过链接政府、居民、企业各方,畅通居民诉求反馈渠道,搭建起居民与物业企业之间良性的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通道,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提供有效助力。此外,通过实现电脑管理端、服务移动端、CIM及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等多端触达,帮助政府抓取相关数据信息,更好助力科学决策,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目前,平台已搭建完成,于2023年1月至3月完成内部测试,现已在中仓小区、葛布店北里小区、西营前街小区等3个小区试点应用。截至目前,平台注册居民账号126个,服务人员账号78个,产生订单312笔。”该负责人介绍,下一步,通州区将结合在老旧小区引入托底保障物业企业试点工作,调研平台应用成效,进一步优化完善功能模块,适时扩大平台应用范围。未来,该平台还将对接城市信息模型(CIM)和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为社区治理提供数据支撑,打造集物业管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化应用平台,实现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的良性互动、健康发展、生态共生,持续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武文娟
编辑/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