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丰台区获悉,今年以来,丰台对全区435条街巷的8800余家“门前三包”责任单位建立台账,通过开展交界地区“门前三包”执法联动,创建“门前三包”示范街区等方式,将“门前三包”管理工作抓实抓细,构建共治共享环境治理新模式,让“门前三包”包出城市好颜值,包到实处,提升市容环境。
开展“门前三包”执法联动,破解交界执法难题
“门前三包”指临路临街的所有单位、门店、住户,担负一定的市容环境责任和城市管理任务,承担着“包环境卫生、包绿化设施、包市容秩序”责任。这其中,如何做好跨边界区域临街单位、门店的“门前三包”更是工作重点。
“丰台与多个区相邻,临街交界地带因地理位置特殊,是城市的‘门面’,但也极易成为环境秩序的‘盲点’。”丰台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丰台、西城两区召开推动行政交界区域联合执法工作会,解决两区交界区域执法难题
丰台、海淀两区召开推动行政交界区域联合执法工作会,解决两区交界区域执法难题
今年以来,丰台区城管执法部门重点聚焦交界区域无照游商、非法运营等流动性违法形态,以及重大活动、重大节日保障期间重点点位、重要时段,开展交界区域联合巡查工作。针对交界区域市容环境问题,与相邻的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等8个区及重点站区管委会“一站八区”签订《交界地区城管执法“伙伴计划”工作协议》。通过“四统一、四共享”建立健全交界地区联动执法协作机制,共同破解交界地区痼疾顽症治理难题,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的能力水平。
据了解,丰台区梳理交界区域重点整治蒲黄榆第一小学周边、成寿寺地铁站周边等16处点位,相关街镇建立基础台账,建立沟通联系机制,联动开展执法,市容环境得到有效提升。
多元治理共治共享,创建“门前三包”示范街区
“门前三包”责任制既体现了城市市容环境的“面子”,也折射出城市基层治理的“里子”。为此,丰台区以创建“门前三包”示范街区为引领,加强基层治理能力水平的提升。
丰台街道北大街就是一处“门前三包”示范街。街区地处丰台区政府北侧,紧邻丽泽中学,地理位置重要,守护着辖区中心,商业程度也相对繁华,市容环境管理难度偏大。丰台街道执法队坚持以高标准、严要求、勤普法、多巡查为方式,构建以“行业指导、属地监管、主体履责、执法联动、共治共享、多元治理”为原则的长效管理体系,引导督促责任人重点围绕环境卫生管理落实“门前三包”责任。目前,北大街作为丰台街道一类管理大街,已实现环境干净、容貌整洁、秩序良好的管理目标。
“加强动态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置‘门前三包’突出问题、高发问题以及痼疾问题,动态掌握商铺业主更换情况并及时做好对接工作,共同实现门前环境干净、容貌整洁、秩序良好。”丰台街道执法队负责人这样说。
此外,街镇执法队和街巷长、小巷管家、文明引导员、志愿者负责文明劝导店外经营、占道经营等违规行为,规范户外广告招牌设置,维护门前环境卫生,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积极协调,督促整改。
构建楼宇“123”共治模式,探索“门前三包”新模式
“所谓’123’共治模式是指一个非公党建指导中心、‘双楼长’机制和三方共管机制。”右安门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位于右安门街道的福宜街全长2.5公里,共有商务楼宇8栋,经营面积28.6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47家。
“这个区域以前小商小贩遍地摆地摊,人又多,本来就不宽的马路变得非常狭窄,地上坑坑洼洼,路也不好走。”居住在附近的张女士说。
福宜街改造前照片
福宜街改造后照片
右安门街道秉承着“党建引领、共驻共建”的工作理念,探索建立“123”共治模式,充分发挥物业、产权单位楼长和社区党委楼长作用,通过科技搭台,依托街道微信公众平台,建立“码上门前三包”小程序,推进智慧监管、社会监督,实现了群众监督和政府监管的有机融合,聚指成拳形成合力,昔日的旧村庄摇身变成现代化宜居宜业的新街区。
“街区环境好,对我们来说只有好处,我们会自觉做好‘门前三包’,也接受大家的监督。”在福宜街经营餐馆的王先生说。
“今年6月以来,丰台区已创建26条‘门前三包’责任制执法示范街区,通过构建宜产宜业的‘门前三包’示范街区,共同实现高品质的环境,助力丰台倍增发展。”丰台区城管委负责人表示。
下一步,丰台区将在已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推广,不断优化改进,探索出更多更好更适用的管理方式与策略。以“门前三包”助力区域城乡环境建设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与幸福感。
供图/丰台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蒲长廷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