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数产生了智,智又产生了新的数,在螺旋式上升的循环中创造了繁荣的数智世界。内生安全也是一样,从规划、建设、体系运行到实战结果,反复闭环验证,在螺旋式上升的循环中保卫数智世界的安全。”7月6日,BCS2023北京网络安全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发表了“数智安全,内生为本”的主题演讲。他表示,数智时代,数据呈现三大变化,数智安全需要以内生为本,做好三大转变。
数智时代,数据呈现三大变化
2023年开始,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像沉寂多年的火山突然喷发一样,席卷了整个科技行业。2023年的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主题也为“数据驱动发展、智能引领未来”,齐向东表示,这些都标志着社会已经进入数智时代。
数智时代,是数据和智能的时代。数智时代和传统时代相比,社会安全生产事故的诱因将完全不同,网络攻击将成为最主要的诱因。而攻击数智系统将成为未来战争和犯罪的主要形式,其原因是数据发生了三大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数据从“死”到“活”,在复杂流动中产生更大风险。以某大型能源国企为例,从勘探生产环节中采集数据的那一刻,数据就作为核心生产要素开始流转,流转环节场景非常复杂,交互极其频繁,每个环节都暗藏风险。比如,数据在云上流动时,存在多个安全“黑洞”,很多企业甚至不清楚自己有没有被安全防护,此类数据泄露事件屡见不鲜。
第二个变化是数据从虚到实,攻击暴露面越来越大。过去,数据主要存在于网络空间,对现实世界影响不深。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围着在数智时代,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结合,现实世界和网络空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意味着,攻击暴露面被无限放大,安全风险急剧增加,对现实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深。
第三个变化是数据从贱到贵,价值越来越高,损失也更难承受。数智时代,数据包含了企业的领域知识、行业经验、科研成果、生产技术等,是驱动企业、社会、国家发展的核心资产,不仅是各国争抢的战略资源,也是黑客发起攻击的首要目标。
应对三大变化,数智安全需做好三大转变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齐向东在大会演讲表示,数智安全要以内生为本,同时内生安全也需要在新的数智时代,不断赋予新的内涵,自我进化,创新应变。
早在2019年,奇安信就提出了内生安全。过去4年里,奇安信参与了多个国家级的大项目,服务了很多重要客户,在实践中不断验证了内生安全理念应对复杂网络攻击的先进性。
齐向东表示,数智时代,数产生了智,智又产生了新的数,在螺旋式上升的循环中创造了一个繁荣的数智世界。内生安全也是一样,从规划、建设、体系运行到实战结果,再用实战结果评估指导新的规划、建设、体系运行,在螺旋式上升的循环中,保卫数智世界的安全。应对解决数智时代的安全问题,必须内生为本,做好三个转变:
第一个转变是从关注IT转变成关注业务。过去,通常能解决网络数据安全是从IT视角出发的,重点解决的是网络边界、网络终端、网络应用的正常运行,业务系统和安全系统各自为战。而数智时代,是数据从“虚”到“实”,数据和业务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数据安全问题往往会导致业务事故。内生安全的核心就是业务安全和网络安全合一,从生产、研发、管理等业务视角来部署安全策略,确保业务持续稳定。
第二个转变,从关注设备转变成关注“人”。威瑞森统计显示,数据泄露事件,82%和内部有关。过去,企业对设备信任的基础是账号、IP地址、主机信息等,设备只要通过认证,就能持续访问数据,这在数据“从死到活”的趋势下,带来极大安全隐患。数智时代,企业信任的基础不再是单一的、静态的,要从关注“人”的视角出发,采用零信任架构,通过身份分析、环境感知持续对“人”的行为进行监测分析和控制,确保身份可信、环境可靠、权限可控、行为合规。
第三个转变,从关注建设转变成关注运营。数据从贱到贵,必然引来国家级力量和顶级黑客组织的攻击,防护难度倍增。“小偷靠技术,战法变化不大,应对起来相对容易;大盗靠谋略,战法千变万化,应对起来要靠综合手段,持续运营。”齐向东强调,在数智时代,必须采用“防守利器”加“运营应变”、以运营为主的策略,即“阵型”加“战法”的组合,依托运营来保障持续安全。
和传统安全相比,数智时代安全运营尤其关注几个新变化:一是资产的变化,原来的资产是主机、服务和软件,现在的资产还包括数据和API;二是数据的变化,原来数据集中防护就行了,现在集中防护不利于数据流动,必须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防护;三是策略的变化,原来的策略是由网络安全部门制定的,现在的安全策略更多服务于业务,需要业务部门发起,安全部门实现。
齐向东引用了电视剧《狂飙》里的一句台词,“没有人是绝对安全的”,网络安全也没有绝对安全。网络安全的本质上是攻防两端的高强度对抗,没有攻不破的网络,没有打不透的墙。齐向东表示,数智时代,真正迎来了一个“万物生长”的时代,内生安全更需要在数智融合大潮之下,内置到数智系统的全链条之中,伴随着企业数字化业务发展,在螺旋式上升的反复循环中不断提升,实现“零事故”的目标。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