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人畜都能感染。为加快血吸虫病消除进程,提前实现“全国所有流行县达到消除血吸虫病标准”目标,国家疾控局等11部门日前制定和印发了《加快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行动方案(2023—2030年)》。《方案》提出,要强化源头预防,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血吸虫病流行区生产生活环境,防范传播风险。
截至2022年,全国75%的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达到了消除标准。但相关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目前109个流行县(市、区)尚未达到消除标准;血吸虫病传染源种类多、中间宿主钉螺分布广、流行因素复杂,综合防控措施稍有松懈,疫情便会卷土重来。
《方案》提出,要强化源头预防,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血吸虫病流行区生产生活环境,减少致病因素危害,防范传播风险。加强人畜血吸虫病查治,强化病例和动物传染源管理。采取多种措施帮扶晚期血吸虫病病人,切实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完善省、市、县、乡四级血吸虫病防控网络,保持稳定的血吸虫病防治专业队伍,依托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建设以血吸虫病防治为主的重点寄生虫病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建立健全敏感有效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力争2028年,所有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达到消除标准。到2030年,巩固消除成果,完成消除血吸虫病考核验收,维持稳固血吸虫病消除状态。
实施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
《加快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行动方案》提出,要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强化重点环境钉螺控制的综合防治策略,实施传染源控制行动,加强人群传染源查治,加强家畜传染源管理,加强粪便无害化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精准防治。
《方案》要求,开展人群血吸虫病筛查,重点加强野外作业、水上作业人员等高危人群的筛查,及时规范治疗血吸虫病病人;开展牛、羊等家畜的血吸虫病筛查,重点强化有螺环境散养家畜的筛查工作,及时规范治疗或处置患病家畜;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替代养殖,重点地区淘汰牛羊,减少患病家畜粪便污染环境。到2028年重点有螺环境禁牧率达到100%;结合乡村建设行动,在流行区推进建设卫生厕所、户用沼气和小型沼气工程、水上作业人员集散地无害化公共厕所、船舶粪便收集容器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减少粪便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开展钉螺孳生环境调查,掌握钉螺分布现状和动态。确定重点有螺地带和高危环境,并及时实施药物喷洒、浸杀、泥敷、地膜覆盖等灭螺措施。到2028年重点有螺环境灭螺覆盖率达到100%。
加强对血吸虫病患者救治和随访管理
《加快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行动方案》要求,做好血吸虫病病例管理、既往感染者管理和晚期血吸虫病病人救治,并加强随访工作。
《方案》要求,对发现的血吸虫病病例,规范病例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做好病例“乙类乙管”、疫点“动态清零”。按照“一人一档”建立个人档案,开展复诊复治、病例随访等精准化管理措施。
开展既往血吸虫感染者调查,建立个案信息库,做好随访和干预,改善服务对象健康状况,延缓和阻止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病理进展,提高其生活质量。
完善晚期血吸虫病健康档案建设,规范个案管理,加强病人随访。按照有关技术方案,规范开展晚期血吸虫病病人治疗。对符合救治条件的病人,到2028年晚期血吸虫病病人救治率达到95%及以上,到2030年持续改善。
编辑/马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