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宝地》:徐浩峰的江湖
新民网 2023-06-13 22:05

徐浩峰的电影辨识度是极高的,甚至可以说是独辟一径,大概可以贴上三个标签:武侠电影、作家电影、学者电影。

他的每一部电影,都能成为一个话题,这就是徐浩峰的“门前宝地”,这就是徐浩峰的江湖。

上海国际电影节是影迷的狂欢节,数以千计的电影就像一桌满汉全席,丰盛而又霸道,让人食指大动但又顾此失彼,不知从何下嘴。除了十几部金爵奖参赛片是观众瞩目的焦点电影,每届还会浮现若干部话题电影,徐浩峰导演的新片《门前宝地》无疑是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颇具话题性的作品。

《门前宝地》的故事大框架设置是最最普通的武侠电影的套路,民国早年,天津一家武馆老掌门撒手归西,按老掌门意愿大徒弟接替,但老掌门儿子偏偏不服,便闹出血雨腥风的乱子来。

然而电影毕竟是电影,不是电视剧,更不是章回小说,何况是徐浩峰电影,没有所谓的按部就班,没有娓娓道来,甚至都没有传统意义的起承转合,高潮突然就应接不暇地扑面而来,刀光剑影一路杀下去,观众要想接住导演的招数是要有段位的,否则想要看个明白真切也真是难了,所有的信息与意涵都是瞬时叠加的,大义、恩仇、门规、情爱、江湖、家国、男人、女人……好像什么都说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清楚,徐浩峰的电影招法就像武术招法讲求点到为止,当观众被影像一径裹挟而去的意识稍有回神之际,电影已戛然而止。

天津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是一个有着鲜明特质的文化地理概念,亦中亦西,亦旧亦新,既有霍元甲、韩慕侠这样的武林泰斗,又有“玻璃花”“那五”这样的街头混混和遗老遗少,编导把故事设置在天津地界,既符合近代天津武风兴盛的历史真实,又方便承载电影所内涵的各种文化隐喻,各种真真假假、亦真亦假、似是而非的场景造型和服化道造型,处处隐藏着导演的机心,就如片中高度还原又故意失真的邮筒和围墙,若有若无地提醒着观众这部电影在还原历史的同时又试图超越现实。

演员也是一个看点,安志杰是职业武打明星,把握这路角色驾轻就熟,而作为生活中的夫妻档的向佐和郭碧婷在银幕上的默契是纯天然的,向佐出自历史上武风炽烈的广东海陆丰向氏家族,向家是武林蔡莫派的传人,向佐作为一部武戏男主大秀八斩刀,打是真的能打,也打得好看。配角也选得得体,李媛一身“孔二小姐”似的男装,这种中性打扮不仅别致亮眼,而且非常符合武林女子孟会长雌雄莫辨的人设,而武馆大佬四爷一角竟起用了毫无电影经验的围棋老国手江铸久九段,江九段当年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连挑日方五员大将,一时传为佳话,虽丝毫不谙表演之道,但老江凭着江湖本色起范儿,倒也演得有板有眼。

自徐浩峰的电影处女作《倭寇的踪迹》开始,《一代宗师》《镖门》《师父》《天涯明月刀》《箭士柳白猿》《刀背藏身》一路下来,到最新出炉的《门前宝地》,清一色的武林题材,好像除了武林故事,徐浩峰对编导其他题材不感兴趣,是不会、不愿、不屑,抑或武林轶事已足以成为他破解世道人心的万能钥匙?

武侠电影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电影类型,从日本的武士片,到美国的西部片,到意大利黑帮片,到港台武打片,林林总总,蔚为大观,而徐浩峰的武林电影的表达和表现的路数,既不是黑泽明、莱昂内、昆汀式的,也不是李小龙、李连杰、成龙式的,而是徐浩峰式的。

在当代中国影坛,徐浩峰的电影辨识度是极高的,甚至可以说是独辟一径,大概可以贴上三个标签:武侠电影、作家电影、学者电影。

徐浩峰导演本人是有武功基础的,其家族长辈中也出过武林高人,他对武林的文化与历史有过专深研究,并经常出入于民间武林的江湖之中,作为一个作家徐浩峰也有着电影剧作与叙事的先天的便利,而作为一个北京电影学院的教书匠,他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去赋予他的电影更多的文化内涵,他试图将文学的文字语言、电影的镜头语言、武术的动作语言勾连缝合在一起,以炮制出一种新的武术电影,当然,作为一个学者型导演,他的电影也许很难普适大多数观众,但他的每一部电影,都能成为一个话题,这就是徐浩峰的“门前宝地”,这就是徐浩峰的江湖。

文/朱枫

来源/新民网

编辑/乔颖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