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从2%下降10个基点至1.9%,幅度超预期,预计后续MLF(中期借贷便利)、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亦有跟随下降的可能。5月,中国一系列经济数据走弱,市场对降息预期升温。6月15日是MLF利率调整第一个窗口期,会否跟随下调10BP是关注的重点。
13日,离岸、在岸人民币迅速走弱,债市大涨。截至北京时间11时,美元/人民币报7.1588,美元/离岸人民币报7.1691。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跌2.5BP至2.665%附近,跌破2.7%以下则超出市场预期。A股反应平平,上证综指小幅下跌。市场预计汇率未来仍存在一定压力,外汇交易员表示近期并未见到干预迹象。
本周四凌晨2点,美联储大概率会在FOMC会议上暂停加息,这将是自2022年3月开始的加息周期以来的首次。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可能会表达“趋于鹰派的暂停加息”态度,以维持在7月的会议上倾向于加息的立场。
MLF、LPR下调预期持续
昨日(6月12日),从回购利率表现看,DR007加权平均利率下降至1.806%,低于政策利率水平(逆回购利率)。市场认为,13日的降息意味着政策利率开始向市场利率靠拢,象征性意义较大。
国泰君安宏观分析师董琦表示,本次利率下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继续推动宽信用,助力经济复苏,即地产企稳以及提升企业资本开支,需要更低的借贷成本支持,融资成本的进一步下降有利于提振企业信心;二是防风险,合理应对地方债务以及金融机构改革相关问题。
未来,其他利率的下调预期也在升温。董琦认为,降息周期进入加速期,7天期逆回购利率下降意味着降息周期的全面打开,后续MLF、LPR以及存款利率调降仍然可以期待。
无独有偶,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也在给第一财经记者的邮件中提及,由于逆回购利率与1年期MLF利率同步变动,后者已成为中国央行政策利率体系中最重要的基准利率之一,逆回购利率的降低几乎肯定会带动MLF利率下调,而两者的顺序相对较为次要,重要的是降息本身。但他也提及,降息的影响仍有待观望,原因有两点:银行和资本市场已经调整了新贷款的利率;对于现有贷款,任何对基准贷款利率的降低只会在次年的第一天生效。在他看来,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政府在今年余下时间还需要采取更多措施。
南银理财研究部负责人王强松亦对记者表示,“从最新的数据来看,大行融出已经破6万亿元。从2020年以来的政策行动来看,央行只要动了OMO(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在下一次MLF操作中肯定会等幅度进行操作,这样的情况出现过2次,但OMO更多是调整银行负债端成本,MLF更多涉及银行资产端定价,因此在银行息差下降到180BP以内以及汇率压力下,本月MLF调整有可能会低于10个BP。”
此前,市场未预期“降息”会如此快速落地,而且市场预计的是MLF利率下调,而非逆回购利率。目前来看,经济复苏放缓的压力可能导致央行提前出手。
就经济数据来看,5月通胀和外需均偏弱。5月CPI同比增长0.2%、PPI同比增长-4.6%,内需偏弱叠加企业折价去库存,导致价格指标偏弱,机构预计 6月底PPI增速即将触底,下半年PPI有望底部回升,带动企业盈利修复和库存回补;5月中国出口增速为负(以美元计价为-7.5%)。
王强松对记者表示,外需弱的预期正在兑现,但他也预计,下半年外需将完成磨底,海外欧美经济景气度已经回落至低位,并未持续恶化,且全球海运价格也降至历史底部,韩国出口增速降至近40年低位。同时,主要行业的出口交货值触底反弹,外贸货物吞储量触底,指标显示中国外需走弱已经靠近周期底部,不宜过度演绎外需走弱。
汇率暂时承压,债市超预期大涨
在超预期公开市场“降息”下,汇率暂时承压,延续了此前走贬的态势,而债券市场行情则大超预期。
13日,人民币一度对美元贬值近200点,随后跌幅有所收窄。第一财经此前报道,中美利差维持在较高水平,这是导致人民币承压的主因。去年以来,出口商倾向于保留美元收入,而非结汇,因为目前美元存款利率逼近5%的金融危机以来新高。
渣打中国宏观策略主管刘洁此前亦对记者表示,“二、三季度离岸中国企业分红导致人民币存在季节性贬值压力,而中美息差较大仍是人民币汇率较弱的主因(中美存款利率倒挂幅度为2~3个百分点),离岸对冲基金多数都积累了一定的空头头寸,出口商结汇意愿弱。我们预计美联储最快也要年底才可能降息,因此面对这种息差,央行进行干预的意义不大。关键要看美联储6月到底是最后一次加息,还是暂停,但无论如何加息进入尾声。”
多位中资、外资行外汇交易员对记者表示,“尽管人民币从6.7附近累计贬值超4000点,但并没有干预的迹象,逆周期因子亦符合模型预测,监管方面对汇率波动较为淡定。”
中国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近日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多年来,我们在应对外部冲击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外汇市场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也更加丰富。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
当前的环境显然利好债市,然而机构此前认为收益率2.7%以下的空间不大,但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逼近2.65%。
受政策放松传闻影响, 上周五,长债再度交易“降息”预期,长债点位靠近去年前低,市场有恐高情绪。然而,逆回购利率下降瞬间引爆做多情绪。
王强松表示,债基组合久期长,市场回购规模维持在8万亿元之上,杠杆交易拥挤。同时,债和超长债在经历过一轮下行后,交易热情也有所下降。但在“降息”落地后,他也认为,债市赔率空间明显收窄,因而债券组合不宜过早压缩久期,债市大调整的概率较小。对于未来存单的价格预测下调到2.20%~2.35%,10年国债下调到2.55%~2.65%,可以继续保持产品杠杆。
关注美联储是否暂停加息
海外事件未来亦将对中国市场构成溢出效应。本周将迎来一些重大宏观事件,其中包括周二的美国CPI数据,这可能是美联储在本周四FOMC会议上加息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尽管暂停加息的预期高涨,但美国通胀形势依然严峻。高盛预计5月美国核心CPI将增长0.44%,高于市场预期的0.4%,尽管如此,这将使同比增长率降至5.32%(市场预期为5.2%)。该机构预计5月整体CPI将增长0.21%(市场预期为0.2%),这将使同比增长率降至4.19%(市场预期为4.1%)。
三个关键组成部分的趋势至关重要。首先,高盛预计二手车价格将进一步环比上涨3%,因为早春季节二手车拍卖价格的上涨尚未完全反映在CPI中;其次,预计酒店价格(+2%)和娱乐价格(+0.4%)将在夏季初出现上涨,反映了过去一年的高工资增长和对稳固的消费需求的预期;预计住房租金将进一步放缓(预测增长0.5%)。3月和4月住房类别通胀的放缓反映了疫情后租约续签价格影响开始减弱。高盛预计未来几个月核心CPI的月度通胀率将回落到0.3%左右,这将反映二手车价格下降和住房价格的持续缓和,年底核心CPI的同比增速将回到4.2%(主要是商品类别价格下降而非服务类别),2024年底为2.8%。
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Fawad Razaqzada对记者表示,“如果CPI走强,那么这可能会使天平倒向周四加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会看到美元再次飙升,但在这样的时期(经济指标放缓),潜在的加息显然是不可取的。包括副主席杰斐逊在内的一些美联储官员的近期言论表明,美联储可能会忽视居高不下的CPI数据并暂停加息。”(周艾琳)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