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时第一次当志愿者站在支教的讲台上,志愿服务的火种就在邓可心里燃起。支教老师、无偿献血者、冬奥会志愿者,多年来,邓可的身影活跃在多个志愿服务中,累计志愿时长达977小时。她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做志愿者不能一时兴起,而要有持续的激情,多年的志愿服务不仅是付出和奉献,也让她身处校园也能触摸社会,在志愿工作中成长。
高中时学校组织的一次支教活动,让小邓可第一次从“学生”变身“老师”,体会到志愿服务带给她的成长与收获。短短几天在湖南一所乡镇小学的支教经历,让邓可看到城乡间教育的差距,也让她坚定要继续走支教这条路。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后,她加入学校青协的支教部,前往进城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华奥小学支教。“我在那给孩子上过语文课、人文精品课,也和同学们为孩子们组织过围棋班、手工艺术班等课外活动,拓展他们的视野。”邓可说。
若说到邓可最特别的志愿服务经历,那就要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志愿服务经历了。邓可告诉北青报记者,冬奥会上,她在主媒体中心担任INFO系统操作员,主要是录入赛事发布会信息服务参会媒体。初到工作岗位,邓可觉得有些孤独,每天面对一块屏幕,是不折不扣的“幕后”工作者。但在她看来,志愿服务不分高低,每个志愿者都是一颗螺丝钉,大家共同的努力才保障冬奥会、冬残奥会这台“大型机器”的完美运转,“我的工作也是有用的,我和同伴们是支撑赛事发布会顺利举办的重要一环,任何一环出错都会影响到整体。”
近3个月的冬奥志愿服务给邓可留下了太多难忘的瞬间,而让她印象最深的则是参加了徐梦桃的颁奖典礼。这位冰雪老将在蛰伏多年后首次获得奥运金牌,颁奖典礼上她也留下了激动的泪水。在现场目睹颁奖典礼的邓可也难掩激动和泪水,“看到徐梦桃历经千辛万难终于圆梦,也为国家争得荣誉,我觉得特别自豪和感动。”
支教老师、冬奥志愿者、无偿献血者,多年来,邓可累计志愿时长达977小时,是什么让她坚持做志愿服务?在邓可看来,志愿服务不是一时兴起,而要靠持久的激情,而她的激情就源自于志愿服务带给她的成长与收获。当支教小朋友听她讲课时眼睛里流露出求知的光芒,当冬奥会开幕式上万人集体合唱时,当自己献血拯救他人时,邓可都感受到了志愿服务带给她的收获与感动。“习近平总书记来人大时曾说,‘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志愿服务就给了我触摸社会、认识自己的机会,让我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月朦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