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北京这座伟大城市更加有里有面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06 07:05
在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以绣花功夫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效破解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痛点难点问题,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群众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在推动城市更新和转型发展的新起点上推进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为首都精神文明创建提供了新的广阔舞台,为全面展现新时代文明北京风貌、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形象、打造首都文明名片提供了重要契机。

“弘扬红色文化,共建幸福院区”“公交车礼让斑马线321操作法”“一米高度看城市”……2022年度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优秀案例评选日前揭晓。这些案例立足新时代首都发展大局,涵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等各个方面,聚焦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既是各单位工作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问计于基层一线的生动实践。打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区,提升文明创建工作品质,礼仪、环境、秩序、服务、观赏等公共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让文明生活方式由个体自觉发展成为整个社会文明前进的合力——北京以问题导向,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频共振取得突出成绩。

一座城市的竞争力,既要看这座城市的经济实力、创新动力、历史魅力,也要看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的崇德向善心力、文明实践活力。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工作导向,推动城市科学规划、精心建设、精细管理,才能促进城市生产发展、生活宜居、生态良好,打造城市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群众生活质量,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同样,一座和谐宜居的城市,也必然能够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加适宜的提升空间。两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对于北京这座超大城市而言,在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以绣花功夫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效破解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痛点难点问题,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群众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在推动城市更新和转型发展的新起点上推进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让这座伟大城市更加有里有面儿,为首都精神文明创建提供了新的广阔舞台,为全面展现新时代文明北京风貌、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形象、打造首都文明名片提供了重要契机。

立足新舞台,抓住新契机,需要我们深入总结北京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所获得的宝贵经验。这其中,既包括以重大活动为契机,深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教育,树立更加鲜明主流价值导向的经验,也包括在持续推进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经验;既包括借助“北京榜样”为载体,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汇聚城市道德力量的经验,也包括通过学雷锋志愿者活动,激发志愿服务体制机制新效能的经验;既包括持续推进秩序、环境、旅游、观赏、网络等公共文明引导行动,深入开展“礼让斑马线专项行动”“V蓝北京”等文明引导活动,从小事中培育文明习惯的经验,也包括颁布实施《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重要法规,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法治化水平的经验,等等。这些经验都为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迈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更上层楼的底气所在。

在认识和把握有利因素与条件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首都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在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向“疏解功能谋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高质量,精神文明建设怎样才能更好提供强大道德支撑、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各种思想文化在首都交流交融交锋,价值观较量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怎样更好引导干部群众确立价值取向、实现价值目标、遵守价值准则;如何更好补齐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和精神食粮“不充分”问题短板,回应群众呼声,满足民意吁求,等等,很多方面工作都还有提升空间。

北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的任务更加繁重。确保首都精神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增强工作代表性、指向性,需要进一步落实首善标准,开拓进取、守正创新,破解难题,以责任担当创造更多新成果,努力使北京城市更加美好,市民群众有更多更强的幸福感获得感。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