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聚焦: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全员必修课
法治日报 2023-06-03 07:46

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逐步成为普遍性社会难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低龄化趋势,逐渐延伸至未成年人群体。相关研究机构开展的多项调查显示,儿童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患病率逐年走高。

针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例如,2016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等22个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2023年,教育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

我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整体状况如何?哪些因素导致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又会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以制度促进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围绕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高等研究院大学生心理与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华珍、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育教研室主任傅添。

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是未来政策关注重点

记者:我国近年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周华珍:青少年时期既是个体生理、心理飞速发展、成熟的关键阶段,也是个体心理发展极具敏感、不稳定、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危险时期。

目前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共同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其中青少年常见的外向障碍包括多动及注意力缺陷障碍、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等,内向障碍包括焦虑症、忧郁症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价值观与健康教育研究中心2020年在全国10个省市的《青少年健康行为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上的学生感到沮丧或恐惧的检出率分别为34.11%和27.91%,高中及以上的学生感到郁闷或痛苦的检出率为31.03%。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近日发布的心理健康蓝皮书称,经过对3万多名10岁至16岁的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约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其中4.0%的青少年属于重度抑郁风险群体。

总体来说,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一方面,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情绪问题逐渐增多,如抑郁、焦虑、郁闷、痛苦等比例较高;另一方面,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躯体特征表现得更加显著,比如情绪低落、容易发脾气、紧张,难以入睡等。

傅添:整体上,不管是从有关的调查数据,还是从我们日常在中小学走访和调研的直观体验来看,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各种心理疾病和心理隐患较为普遍。在我近年来走访的北京许多小学里,平均下来,每个班至少有一个存在明显心理疾患或精神障碍的学生。在北京远郊的个别农村学校,由于离异家庭和长期分居家庭较多,存在心理或精神隐患的学生数量更多。

从实践看,未成年人心理疾患的增长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因此,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这种趋势还有继续恶化的风险。同时,在未成年人的心理疾患上,已经有了明显的风险性群体,包括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特殊家庭儿童(如留守儿童、随迁儿童、隔代抚养家庭的儿童、离异家庭的儿童等),这些高风险群体应成为未来政策的关注重点。

多种因素导致心理问题,影响深远加重社会负担

记者: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哪些因素导致的?

傅添: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人们赖以生存的外部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化会直接带来心理和行为上的失范,这在当前的未成年人群体中尤为明显。大到外部的社会结构变化,如激烈的社会竞争、内卷、升学压力等,小到家庭结构的变化,比如父母离异等,都会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和不适应感。

在我国,大家对于心理健康仍缺乏足够的了解和重视。对于孩子暴露出的心理问题,个别家长和教师要么直接无视或否认,要么将其视为孩子的性格或态度问题,而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需要专业诊治的疾患。

我国当前还缺少针对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的专业干预途径。专业机构和人员不仅数量少,而且分布不均,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及时发现和诊治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精神疾患。

周华珍: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主要是家庭支持、同伴支持以及危险行为等方面。

家庭作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最重要的微观生态环境,其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父母对孩子的了解和关心、孩子在家庭中的参与度,都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社区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明显,不安全、不稳定的居住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会产生重要影响。

纵观人的毕生发展,在青少年时期或许是同伴关系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的时期。良好的友谊是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因素,而不良的同伴关系,不仅会使青少年感到不被信任和不被尊重,甚至有可能产生孤独感的体验,还有可能会通过影响社会支持进而影响心理健康。

此外,例如饮酒、校园欺凌、网络欺凌、家庭欺凌等危险行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也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记者:心理问题对未成年人成长会造成哪些影响?

傅添: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无论对其个人及家庭,还是对国家与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都是深远的。对个人来说,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其长期的身心健康,还会直接损害其劳动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使其未来难以正常工作和生活。对社会来说,这不仅会导致劳动力的损失和医疗开支的显著增长,加重社会的经济负担,还会给社会的安全、和谐稳定埋下隐患。

构建和谐家庭同伴关系,综合治理净化网络环境

记者:在现有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保障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周华珍:须构建政府、学校、家庭多部门联动模式,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净化网络环境,从而实现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

首先需要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转变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念。父母的示范作用通过日常生活塑造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刻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在青少年时期,父母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温馨和关爱的成长环境,主动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增加对孩子的关注与重视,让孩子在充满爱的家庭中健康快乐成长。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应通过科学、合理、温和的教养方式解决突发状况,用劝说代替打骂。父母还需转变家庭教育观念,不能一味地施加学习和生活压力,而应该重点关心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包括学习困难和心理问题,如此才能引导孩子良好健康地成长。

帮助青少年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在青少年时期,同学、朋友的影响力较大,因此可以通过合理的外部干预,如家校联动等方式,对儿童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辨识能力进行指导和培训,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培养其团队精神和集体责任感,从而达到“近朱者赤”的理想效果。此外,家庭要对青少年采取适当的监管,了解孩子放学后和周末的同伴交往情况,让其远离伤害,如物质滥用(抽烟、饮酒)、网络成瘾等。

政府和学校应该重视健康教育课程在引导青少年形成良好生活习惯中的作用,做好中小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规划,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膳食均衡、充足的睡眠和稳定的情绪。教会学生掌握生活常识和技能,提高对危险行为的识别能力和水平,增强其健康生活的意识。

净化网络环境,实行青少年网络和成年人网络区分管理。青少年的认知、情感、道德、心理尚处于发展阶段,对经验事实和是非曲直缺乏基本的辨别能力,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负面信息和不良信息极易影响其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为此各种产业化、市场化的网络媒介应联合青少年模式、亲子平台等保护措施,从源头上营造适合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网络环境,将公共服务和社会责任优先于商业盈利目的之前。应做好网络身份实名制工作,考虑将网络游戏企业放宽至全网新媒体平台,积极做好青少年防沉迷网络综合治理工作,担当起青少年把关人的角色。

我们要贯彻落实“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设计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活动方案,构建起家庭支持、同伴支持、社区支持和网络支持的系统工程,及时了解未成年人发展动态,预防和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保障青少年心理健康。

傅添:促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还要大力培养专业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和辅导团队,尤其是在师范教育体系中,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全员必修课,使未来所有中小学教师都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二是加强培养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按照教育部要求在校内配足心理健康教师,也可与周边的医疗机构、心理咨询中心等建立合作关系,定期开展相关活动,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排解心理问题。

进一步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在各级各类的学生考核与评价环节中加入学生的心理、情绪、情感、态度等内容,以引导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隐患并予以解决。(陈磊)

编辑/张丽

相关阅读
石景山团区委打造“青心相伴 团助成长”品牌项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6
北航《心理健康》必修课讲“亲密关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1
探寻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最优解”
新华社 2024-03-08
这件事比孩子的成绩更重要,代表委员支招
中国教育报 2024-03-07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关爱”首次列入浙江宁波民生实事
中国新闻网 2024-01-20
刚性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具有联动效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6
儿童精神科门诊为何熙熙攘攘?记者调查儿童青少年心理之困
法治日报 2023-11-22
儿童精神科门诊为何熙熙攘攘?记者调查儿童青少年心理之困
法治日报 2023-11-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