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在第三十三次全国助残日到来前夕,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残疾人事业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报告(2023)》。蓝皮书指出,残疾人事业发展需要重点关注城乡均衡发展、区域协调进步和残疾人理论创新三个问题。
在城乡均衡发展方面,蓝皮书指出,因受各种因素制约,我国农村残疾人事业一直未得到全面发展。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高度重视农村残疾人事业,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加快补齐农村残疾人康复、医疗、文化、教育、无障碍环境等基本公共服务短板;致力建设县、乡、村三级联动互补的基层残疾人关爱服务网络,实现“乡乡有设施(机构)、村村有服务”;在完善农村残疾人“两不愁三保障”的同时协调统筹城乡一体化保障体系,推动城乡残疾人事业均衡发展,提高农村残疾人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加快农村残疾人共同富裕进程。
在区域协调进步方面,蓝皮书指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残疾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严重不足。这些地区普遍存在残联基层组织薄弱、社会参与度不高、服务能力有限等问题。目前,虽然基本形成了以政府公共服务、残疾人专业机构服务、社区服务、社会组织服务与残疾人自助服务等为主体的服务体系;但是,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要强化基础保障,完善支持保障条件,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残疾人事业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快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参与残疾人服务科技创新和应用,建立残疾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增设康复服务等相关专业,加快专业服务队伍建设。
在残疾人理论创新方面,蓝皮书显示,中国残疾人理论研究滞后,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水平亟待提升。建议加强残疾人理论研究工作,总结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经验,持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创建残疾人理论的“中国体系”,为国际残疾人事业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
编辑/李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