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眼中的乡村振兴是啥样?中国农大团队调研成果披露
中国新闻网 2023-04-27 07:11

“乡村振兴就是邻里和睦”,“乡村振兴就是年轻人都愿意回来”,“乡村振兴就是老人看得起病、小孩上得起学”……形形色色的话语,反映了农民们对于乡村振兴的质朴期待与愿望。在关乎自身家乡建设与家庭生计的乡村振兴事业中,农民到底是怎样想的?

为了“倾听农民声音,理解乡村现实”,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叶敬忠教授带领一支43人的研究团队,自2021年3月在山东、湖南、陕西、浙江、河北等5个省共计10个村庄开展了“农民视角的乡村振兴”研究,共完成农民问卷529份,完成对基层干部、新型经营主体、小农户的访谈154份,访谈资料156万字,研究成果《农民视角的乡村振兴》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研究发现,农民眼中的乡村振兴整体呈现多元、开放的特点,农民不同的生活经历和身份背景影响着他们的现实诉求、政策体会与时代感悟,不同因素相互交织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农民视角。

农民视角的乡村振兴:服务于农民生产生活需求

农民对乡村振兴的理解朴实具体,农民认为,“乡村振兴就是把农村建设好”,“乡村振兴就是卫生好、环境好,每一样都好”。还有农民围绕他们的日常生产生活表达了更具体的想法,“乡村振兴就是好日子,好日子就是能就业、看得起病、老有所养、有稳定的生活来源”,“乡村振兴就是人人有漂亮的房子,有舒适的环境,有充裕的票子,老有所养,重大疾病国家有担当,孤寡老人有照顾”,“要集中住房、集中医疗、集中教育、集中上班,让老百姓在村里务工挣钱”,“老百姓挣钱在村里,花钱在村里,实现良性循环”。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他们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建设者,也是乡村振兴发展成果的直接受益者,农民的理解主要是基于其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的表达,这对理解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基础性意义。

农民视角的产业兴旺:以农民就业增收为核心

在调研中,农民对产业兴旺的理解和期待十分多元。一些农民认为,“农村一定要走农业发展的路,我国是粮食大国,如果片面发展工业,环境会遭到破坏,粮食安全也将得不到保障”,但是“粮食价格不提高的话,产业也很难兴旺”,有条件的地区需要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来提高农业的附加值。还有一些农民认为要通过工业企业实现产业兴旺,对于更多的农民来说,打工收入高于种地收入,因此他们期待“当地有工厂、有项目,自己能进企业里面打工”,但还有一些农民提出,要“以工业发展为主导,以农业发展为基础,以工补农、工农协调”。另外,还有一些农民对发展乡村旅游抱有很大期待,认为“乡村旅游有前途,提供的就业岗位多”,“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吸引外出的人返乡”。

实现乡村产业兴旺要依靠谁呢?有45.5%的农民认为产业兴旺主要靠政府,他们认为“国家力量大,国家支持哪个村,哪个村就能发展”。37.3%的农民认为应该由村干部和村集体来引领村庄产业发展,他们认为“村干部要敢想敢干,去招商引资,村集体要带领大家致富”。35.6%的农民希望引入企业等外来投资者来促进产业发展,他们认为“外来企业能够带来资金和技术”,“大企业懂得管理,生产效率更高”。

农民视角的生态宜居:自觉保护并提质升级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农民的居住条件、农村的生态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善。有69.7%的农民认为自己居住的村庄没有明显的环境问题,他们认为,“村里水清了,没有垃圾了,家里也干净了”,“现在村里的空气比城里的清新”。但还有一些农民对乡村生态和人居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农民谈道,“村里的老房子太多,巷道太窄,需要重新规划,并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好”,“路边的杂草变成绿化带,种上花、种上树”,“希望村里也有像城市一样的公园”,“希望村里有山有水,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生态宜居建设方面,有57.8%的农民认为应该主要靠自己,“村民应该自觉维护村庄环境卫生,需要自家自户做一些工作”,“大家都要遵守村里的有关规定,保证自然环境不被破坏,不论是对于身体健康还是对于村里的环境、产业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每家每户都能受益”。此外,农民还认为村干部可以加强引导、管理和监督,政府可以提供政策、资金等支持。

农民视角的治理有效:“选好”干部,选“好干部”

农民对治理有效内涵的理解比较宽泛,既涉及村庄选举、村务公开、治安维稳等典型的治理内容,又涉及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方面。其中,农民关心最多的是村干部的能力问题,他们认为要想实现治理有效,必须让“有能力的人为村民服务”。有农民提到,可以尝试“空降村支书,请大学生来做村官”。农民认为村干部不仅要做好村庄的日常管理工作,保证“以身作则,处理事情公平公正”,还要成为村庄产业发展的引路人。相较于治理的内容和形式,农民更关心治理的效果。农民认为乡村治理必须把上级的政策落到实处,“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在老百姓想做事情的时候,村里能够提供好的支持与服务”。因此,农民希望“干部与农民团结一致”,“干部处处为农民着想”。

农民视角的乡风文明:个人文明一小步,村庄文明一大步

农民主要从个人社会关系和村庄整体风气两个方面来表达他们对乡风文明的理解。一方面,农民认为乡风文明就是“邻里和睦”、“不打架”、“有人情味”,在家庭中“尊老爱幼”,“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另一方面,农民认为村庄红白喜事等仪式性活动应一切从简,不攀比、不浪费;村里应多组织一些文化娱乐活动;村庄在公共资源分配上公平公正,“大家应该有平等的发言权”;“村庄上下一条心”,形成“团结、有爱、和气”的氛围。

对于乡风文明建设,65.6%的农民认为应该主要靠自己,需要每个人提高自身素质,不偷不抢,不赌博,“村民自觉最重要”,“语言和行为都要有礼貌”,村干部、教师等村庄文化的代表要起到榜样作用。还有农民认为,乡风是否文明与经济水平高低有关,“村里的很多矛盾是因一点经济利益分歧导致的,所以只要生活质量提高,矛盾也就会变少”。也有一些农民指出了当前乡风文明正在遭遇的一些难题,如老人仍然存在封建迷信思想、年轻人受网络不良风气影响严重等。

农民视角的生活富裕:物质充裕、精神丰富、保障有力

农民认为,生活富裕就是“不欠债,有存款”,“日常消费得到满足,偶尔可以去饭店吃饭”,“到城市买房子,自己有车子”。还有农民认为“生活富裕不仅要物质富裕,还要精神富裕”。与此同时,农民提出,“现在家家户户生活得都挺好,唯独医疗、养老对老百姓来说压力特别大”,“生活富裕就是有病能够看”,“生活富裕就是身体健康,没有大病,小孩教育、医院看病不愁钱”。

总的来说,农民对生活富裕的要求并不局限在单一的经济收入维度,他们对收入的要求也并非越高越好,而是以个人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标准,“吃穿不愁、够吃够喝”是农民对富裕生活的最朴素想法。

研究认为,相较于主流舆论下乡村振兴热火朝天的讨论与实践, 农民群体的声音和行动尚未引起广泛的关注。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 农民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建设者,也是乡村振兴发展成果的受益者。因此,关注农民的理解,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及其政策实施, 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文/宫宏宇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