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出事”引网友争论:中小学还要不要组织春游?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4-25 17:32

前不久,外地有学生春游发生事故,有网友立刻“预测”:“全国学生的春游都要叫停了!”的确,每次中小学组织学生春游等外出活动,最令人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但是,如果因为担心可能出现安全问题就不组织春游,就是各方所愿了吗?让我们来听听学校、家长、学生的真实想法吧!

【问题一】学校组织春游有哪些顾虑?

安全问题最令学校头疼

丰台二中教育集团校长 何石明

春游是让中小学生感到快乐的事,孩子们暂时放下学业,一起结伴而行,走进自然,欣赏美景,呼吸着春天的空气,不亦乐乎。然而,对于学校来说,组织一次学生春游不知要提着多少小心,最头疼的就是安全问题。

首先是交通安全。承载学生外出的车辆,一般是学校租赁的大型客车。外出学生可能有几百人甚至上千人,人数众多,需要的车辆也多。学校能够做到的是保证从正规渠道租赁春游车辆,积极严谨管理,但车在路上走,很难做到百分之百排除交通事故风险。

其次是户外安全管理难度大。为了让学生更亲近大自然,饱览壮丽山川,远离平常紧张的学习环境,放松身心,学校时常选择京郊山区作为春游的目的地。这本来不是坏事,但孩子们兴奋起来安全意识容易放松,经常出现不听老师指挥、不按规定的路线行进等问题。久居城里的他们,对未知世界存有好奇和探险心态,喜欢独自前往未知的地方,但户外经验不足、装备不专业,万一脱离大部队,手机又没有信号,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出现跌倒、擦伤、崴脚、坠落、迷路、走失等问题。

第三是溺水隐患。春季冰雪融化,雨水较多,池塘、沼泽、溪流和江河容易吸引学生驻足、嬉闹,也容易造成溺水。这是很多学校出游前最担心的问题之一。

第四是出现伤病救治不便。春游出现安全事故或者学生身体不适时,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将是非常棘手的一件事。学校在出游前一般会制定活动方案和应急预案,也会有校医参与,但事实上,春游路线、场地、设施、设备、疏散通道等比较复杂,游玩途中和活动场地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危险。在远离市区的野外、山区,有的学生还可能突发意外,比如在游玩中出现低血糖、心脏不适、头晕、过敏,或者自行采摘、食用毒蘑菇、野菜和野果,甚至发生被毒蚊、蛇虫叮咬的情况。一旦发生这些紧急情况,身边又没有老师或者校医,药品、急救设备、应急物资难以及时到位,处置不规范,容易错失救治良机。

事实上,复盘春游出现的事故,往往与安全教育是不是认真有效、管理是不是细致周到、交通和场地防护措施是不是完善等因素有关。所以,一般组织学生外出前,各学校都会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如果孩子的身体有特殊情况需要提前向班主任反映,只有考虑周全,避免疏忽大意,才能确保春游安全。

【问题二】家长希望学校组织春游吗?

支持寓教于游

初中学生家长 胡一峰

作为家长,每次看到春游事故的消息,都倍感揪心,一想到疫情好转后自己孩子可能也要去春游,难免在安全问题上有一些担心。不过,如果仅因此而叫停春游,则更让人忧心。

组织学生春游,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方式,历史悠久。《论语》中记载“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大概可算是教育家孔子认可的“春游”。在现代教育史上,春游、远足等更是被自觉运用,成为学校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论是翻读前人对学堂生活的记述,还是回顾我们自己的求学经历,春游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客观地讲,如今的孩子学习生活紧张、学业压力大,亲近自然、接触社会的机会本来就少。借春游之机,走出教室,在蓝天白云下奔跑游戏,在青山绿水间赏玩风光,或在名胜古建里接受文化熏陶,在红色史迹中传承精神谱系,既可释放压力、调剂生活,又能与课堂学习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可谓一举两得。而且,外出集体活动还能培养和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而言,春游在外,身边没有父母的全方位照顾,鞋带散了一伸腿、嘴巴渴了一张嘴的“小皇帝”作派自然就行不通了,必须自己动手加以解决;对于高年级的同学来说,到公园或郊野游玩,可以学习问路、买东西以及与陌生人打交道等各种社交技能,无疑也有助于社会化的提升。

或许有的家长担心学校组织的春游参加学生太多老师照顾不过来,或同学间打闹可能产生纠纷,宁可自己带孩子去“春游”。殊不知,正如树苗长成大树除了阳光还需要雨水和肥料,孩子成长同样需要来自多方面的扶助。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同伴群体在孩子成长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没有朋友的童年是不完整的,有朋友却没机会一起玩耍的童年同样令人叹息。同班、同级、同校的同学,是天然的同伴群体。当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的居住格局改变了,住楼房的越来越多,很少见人端着碗串门了,家与家、人与人之间的陌生化程度提高了,放学后约着同学一起做作业、做完作业约邻居孩子一起玩儿的机会越来越少。因此,给孩子拓宽融入同学集体的时间和空间尤为重要,而春游无疑是巩固这一同伴群体并发挥其作用的绝佳方式。在助力成长方面,亲子游和同伴游各有其功能,不能互相替代。更不用说,经常参加集体活动,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理念和集体主义精神。

因此,不能因为有的地方春游发生事故,就因噎废食。相反,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加强春游的主题策划,优化组织方式和防护措施,同时倡议交通、园林、市政、团委等各有关方面从各自职能出发,为学校春游提供便利,共同提高春游的质量,真正做到寓教于游、安全畅游,不断提升学生春游的获得感。

【问题三】孩子愿不愿意参加学校春游?

别因个别意外成“惊弓之鸟”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学生 王倩兮

春游作为由来已久的一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深受人们喜爱。作为学生,我特别希望学校能够组织春游。对每次春游我都充满期待,兴奋得睡不着觉。我觉得,春游有好多益处。

首先,春暖花开,莺歌燕舞,杨柳依依,学校组织春游,让我们走出校园,听一听鸟鸣,蹚一蹚溪流,爬一爬青山,让同学们在欣赏勃勃生机的同时,可以体悟到自然的奥妙,感悟到生活的美好。

其次,我们日常的学习任务十分繁重,难免出现疲劳,感到压力,如果不能有效调节,压力也得不到缓解,肯定无法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春游适当休息,我们可以调整学习状态,放松身心,释放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同学之间相互了解,提高班级凝聚力。

第三,我们的学习不仅局限于课本,也要到更加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中去了解、去认识,而春游恰恰可以帮助我们开展特色探究性学习活动,感受各地文化特色,开阔眼界,积累知识。假如把春游变为“游学”或研究性学习,我们也十分乐意,因为可以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最终找到答案,这个过程能锻炼我们的思辨能力。

此外,春游还能让我们在感受祖国日益发展变化的同时,增强我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养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良好习惯。

当然,对于春游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我们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在这方面,我认为学校可以加大安全教育力度,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作为学生的我们也要主动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基本的安全技能。我们固然需要安全的铠甲,但不应在困难中裹足不前,更不能因个别意外而成为“惊弓之鸟”。须知,高大的松柏从不可能在温室中长大,必须要经历风雨的洗礼,人也是一样,不经过磨砺,哪能成长成才?

【问题四】春游前学校应做哪些准备?

做好安全计划为春游护航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教科研主任 郭秀平

春游安全历来是我们学校最重视的问题。前不久,我们还专门对北京市第十八中学附属实验小学的家长进行了调研,共发放756份调研问卷,表示支持的有753份,占比99.6%,说明家长们是普遍支持学生集体春游的。此后,我们又与十八中附小五年级和六年级的12名学生进行了座谈,包括男生5人、女生7人,孩子们全部表示希望学校组织集体春游。座谈中,学生反映春游能够学习一些在课本上和校园里学习不到的知识,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更重要的是,周末爸爸妈妈带着自己去春游比较孤独,和同学一起出去开心、有趣,能够加深同学之间的沟通,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特别是疫情期间学校没有组织过集体春游,现在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风险,春游也不是绝对安全的。学校需要做的,不是因为担心安全问题就取消春游,而是做好安全计划来为春游做好保障。

第一,要有思想准备。平时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将安全意识内化于学生的心中,使学生的思想中时刻有安全这根弦,不能“临时抱佛脚”,只在活动前才“千叮咛,万嘱咐”。在平时的各种安全演练过程中,要让学生对遇到的各种突发事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能够遇事不慌、应对有方。

第二,要有组织准备。学校要制定科学、完善的活动方案,提前将方案告知所有的家长和学生。除严格按照师生比例配备好带队老师外,学校的校医也要跟随行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结成学习共同体,同一个学习共同体的成员,不仅要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更要互相照顾、互相提醒、互相监督,既是学习共同体,又是安全共同体。对于一些发生安全风险可能性较大的特殊学生,除了安排“手拉手”的同学外,还要安排老师“一对一”盯紧,确保万无一失。

第三,要有实践准备。学校在制定出活动方案后,不能“纸上谈兵”,相关人员要事先亲自进行现场考察,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预判,并制定出合理的应急方案。对车辆、线路也要做好充分地调研,努力确保不出问题。

第四,要有物资准备。对春游物资要做充分准备,如药品、食品、雨具、衣物等,还要准备充足的电子定位设备、通讯设备,以便在活动中及时掌握学生动态。

第五,要有知识准备。对活动中可能会遇到的动物、植物,活动地点周边环境有哪些特殊要求,老师要提前了解并告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状态,以便及时发现苗头,将问题解决在萌芽中。

第六,要有家长配合。家长要全力配合学校做好春游工作,建议为学生购买人身保险。如有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家长愿意提供帮助,鼓励随行做志愿者。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周围的世界,首先是蕴涵丰富多彩现象和无限美的大自然的世界。这个自然世界是儿童智慧的无尽源泉。”集体春游能够使孩子们获得生机活力,增长智慧学识,体验情感交流,提高生活能力。我们不能因为安全问题就屏蔽孩子们的春天,阻止孩子们踏春寻美的脚步。

【专家说】

学生成长往往在活动中

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谢春风

2022年,教育部发布新版《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突出了核心素养、问题解决能力和正确价值引领的新时代教学要求。解放思想,采取得力举措,不断增强学生的积极品格和关键能力,使他们都有一颗应对复杂挑战的大心脏,是摆在政府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面前的急迫任务,而老师和家长的责任更直接,也更重要。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关键能力的主渠道,更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社会赛场”。教师育人常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往往在活动中。不经历风雨,难以见到彩虹。学校教学小课堂和社会实践大课堂有机统一,协同发力,同频共振,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在挑战性项目中培育学生应对挑战的勇气,是立德树人的必然选择。应对实际困难的实践能力,主要不在书本上,也不在狭小的课桌旁和单纯的分数中,而在实践性体验和问题解决过程中,在社会服务学习实践活动中。

让学生积极走向社会和大自然,可以开阔眼界和心胸,及时舒缓他们过重学习压力,减少负面情绪,增强心智成熟度和解决问题的韧性。在学校回归常态化教育现实下,学校更要积极组织春游、参观、研学、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尊重学生成长需求和兴趣,突出育人主题和方案设计,带领学生在读好万卷书的同时行好万里路,在亲近祖国大好河山中培育民族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怀,是立德树人的正当之举,更是学生热情呼唤的新德育课程。博大的心胸在广阔的天地里才能孕育,社会责任感可以在考察国情民情世情的过程中获得。学生属于未来,更属于大自然,社会、学校和家庭不能一味地以有安全健康风险、艰苦、学习任务重为理由,剥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时间空间和正当需求。

春游可以令学生在认识困难、克服困难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畏首畏尾、瞻前顾后的教育教学无法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安全意识及安全能力。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难免有不确定性和风险,而学生一味局限在学校和家里,脱离社会实践,才是最大的风险。安全当然最为重要,但因为怕出事,学校、家庭就不组织春游等实践活动,显然是因噎废食。学校和家庭该组织还得组织,关键是要做好方案设计和行前准备,有备无患。春游可以有多种活动形式,关键要做好问题解决预案,确保学生出行安全。学校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和教育需要,在增强安全意识及能力基础上,有计划地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大课堂,让学生的社会研学成为常态。

为了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学生研学的外部环境,我们应该逐步完善政府引领、学校主导、学生主体、家长支持、社会协助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机制,从而促进学生在社会服务实践中健康成长。学校除了做足实践活动的教育准备之外,还可以购买社会教育服务,购买师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保险和健康保险,配备必要医护人员,鼓励支持部分家长以教育志愿者身份参与其中。教育部门应进行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允许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学生研学、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以增强社会优质教育供给和安全屏障,实现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编辑/李晓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