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鸟戏水、雨燕翔空,市民尽享与“候鸟邻居”的同城生活;开窗见绿、出门进园,全市公园每年接待游客超4亿人次;卢沟晓月、龙泉漱玉,京城河湖水系愈加丰沛,五大河流全部贯通……向绿色北京持续进军,彰显着全市上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广泛共识和行动自觉。
“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立足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目标,北京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狠抓生态环境治理。大力做“加”法,平原地区百万亩造林绿化稳步推进,大尺度绿化空间在城市铺陈;深入做“减”法,启动黑臭水体治理计划,持续开展清洁空气行动;积极做“乘”法,扎实推进京津冀立法、规划、标准、执法“四个协同”,全面打响“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净土防御战”;主动做“除”法,“聚集资源求增长”切换到减重、减负、减量,万元GDP能耗降幅全国居首。生态中国“北京方案”日臻成熟,“绿色”“宜居”成为新时代首都发展的鲜明标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尤其对首都北京来说,城市绿色家底关乎城市品质,关乎民生福祉,更关乎国家形象。绿色发展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坚持问题导向、生态为民,紧盯百姓身边的突出问题,一场战役接着一场战役去打,就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石;坚持系统保护、区域协同,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主动靠前深化区域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就能高效撬动治理资源,让生态红利惠及更多人;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大技术、政策和管理创新力度,就能充分统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年砥砺奋进,生态文明建设广泛而深刻地改变着首都北京的发展面貌,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之路积累着宝贵经验。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已经融入首都发展的宏大叙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沿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条路走下去。尤其当下,重污染天气还没有消除,区域性传输影响仍然较大。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精细化程度,调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依然考验重重。迈向崭新的、更高质量的生态建设发展阶段,还要狠抓污染防治不放松,深化“一微克”行动,加强五大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和空间管控,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还要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构建全民参与减碳的良好格局;还要着力建设公园城市,实现“绿地连片、绿道连通”,让市民休闲游憩更加舒适便利。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首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每一个人、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一份责任,也都能作出自己的贡献。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战功成,唯有持之以恒。始终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不断校正自身行为,人人参与、齐抓共管,一定能描摹出一幅“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的美丽画卷。
文/京平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