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有诚意的回答赢得了现场的掌声,但数据显示,电影上映到第9天,票房才1.3亿多。谈论功夫电影,必然少不了成龙,在《龙马精神》中,他饰演一位龙虎武师,依然有打斗和惊险的特技动作。
但,英雄见白头,终会发生。
年近70的成龙,在片尾面对一个危险动作时,他停住了脚步,表示这个动作做不了。
“没想到我会说这样的话。”成龙无奈地承认他已经“老了”。一者,是岁月使然;再者,成龙过去搏命似的拍电影,虽为他带来了荣耀,但也对身体造成了不可逆的损耗。衰老是无可避免的。
从某种程度上讲,成龙停住的脚步,也许正是中国功夫片走向没落的隐喻。
壹
上世纪50年代,关德兴版的《黄飞鸿》系列电影开创了功夫片先河,引起一代人的疯狂。1966年,胡金铨导演的《大醉侠》引发轰动,中国功夫走进大众视野。5年后,《唐山大兄》横空出世,创下最高300万港元票房纪录;之后,《精武门》《猛龙过江》接连上映,不仅让世界记住了李小龙,更是令功夫片成为中国的一张耀眼的名片。
不幸的是,1973年李小龙英年早逝,刚攀上顶峰的功夫片陷入困顿。整个香港都在期待和寻找第二个李小龙。
这时,一个7岁进入元家班练武,之后在香港武行摸爬滚打数年的年轻人,被《唐山大兄》的导演罗维选中,并力捧他接李小龙的班。
这个年轻人就是成龙。1976年,他模仿李小龙动作主演的《新精武门》上映。结果,票房惨淡,期望落空;此后成龙的几部电影《广东小老虎》《北派功夫》等连连失利,一度让他沦为了“票房毒药”。
直到1978年,袁和平找成龙拍《蛇形刁手》,该片上映后火爆全港,成龙由此开创了一条与李小龙“硬功夫”完全不同的道路——功夫喜剧。同年,《醉拳》上映,创造六百多万票房,成龙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1980年,《师弟出门》上映,打破香港影史票房记录,志得意满的成龙进军好莱坞,迎来的却是挫败。在好莱坞眼里,只有李小龙才是中国功夫的代名词,成龙更像是“花拳绣腿”。
带着这份屈辱,成龙回到香港。三年后,他自导自演《A计划》,其中有一个危险镜头:从15米高的钟楼上跳下来。当时成龙连续去片场六天,都不敢往下跳,直到第七天被洪金宝一顿臭骂,才下定决心一跃而下,最终颈骨重伤,鼻骨撞裂。
这是成龙首部搏命演出的电影。从此,功夫喜剧注入了一个新的传奇色彩——搏命。
1985年,成龙在《警察故事》里,从商场高层跳上带电的灯管猛然坠地;1987年,拍摄《龙兄虎弟》时,他从树上摔下砸中头部,几乎命丧片场;直到1995年,成龙在《红番区》里从30米的高楼上惊天一跳,不仅创造了多地票房奇迹,还踹开了好莱坞的大门。三年后,《尖峰时刻》受到世界热捧,成龙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成为继李小龙之后中国第二位国际功夫巨星。
此后,成龙以身体为特效,拍电影近乎豪赌。赌注就是自己的命。1999年,在《我是谁》中,他从30多层的鹿特丹大厦外壁往下滑,震惊了全世界。
但在那之后,他的动作开始慢下来了。2008年,成龙和李连杰首次合体,推出《功夫之王》。片中,成龙退居导师地位,搏命动作也让位于魔幻和特效。在一次采访中,成龙说再让他跳楼也不行了,至于功夫片下一步如何走,他不知道。“能拍的都拍过了,没有什么新的了。”
尽管什么危险动作都尝试了,但成龙还想挑战自己,于是在《十二生肖》里,他从火山上翻滚下来,被石头撞击手臂,又摔在地上。这年,成龙58岁。之后,他主演的数部电影,动作一直在退化,搏命的意味荡然无存,换之以尽可能真实却也稳妥的姿态。
2017年成龙的《功夫瑜伽》收获17亿票房,但其动作已经彻底地降为花拳绣腿甚至印度舞蹈。此后《机器之血》《神探蒲松龄》《龙牌之谜》《急先锋》等电影,仿佛回到了成龙初涉电影圈的窘境,票房和口碑双重失利,观众的情怀被极度消耗,所谓“欠成龙一张电影票”的说法几乎绝迹。
其实早在2016年,《绝地逃亡》之后,就有人高呼,成龙老了,打不动了。甚至有人将当年奥斯卡颁给成龙的终身成就奖,视为一种“劝阻”,仿佛在说,大哥你已经证明了中国功夫,不必再打了。
贰
成龙碍于年纪和身体的负荷,已无法重现盛年的辉煌。但他不甘心就此老去。一方面,他从未息影,待播电影竟排到了2027年;另一方面,他深知功夫片的核心是功夫人才。
2007年,成龙举办选秀活动《龙的传人》,组成“新七小福”,培养接班人。但这些人几乎都湮没了。2015年,成龙发起“成龙动作电影周”,着力培育扶持华人动作新生力量。《战狼》《叶问3》都曾问鼎最佳动作片,但这个电影周作用甚微,并没有捧出拔尖的新人动作演员。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届电影周最佳动作女演员奖颁给了杨幂,只因她在《逆时营救》里亲自完成动作,没有使用替身。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动作演员的式微和凋零。
不久前,成龙在采访中就感慨道,他想找第二个成龙,但非常难。可以肯定地说,成龙之后,再无成龙。
当然,功夫片不止成龙一人。同样是国际动作巨星的李连杰,走出了一条不同于李小龙和成龙的功夫片道路。
1982年,《少林寺》横空出世,昔日的武术冠军李连杰一跃而成炙手可热的功夫演员。当年看中成龙的导演罗维,向李连杰发来橄榄枝,邀请他出演《龙在天涯》。虽未泛起火花,但却凭此为香港大众所识。
1991年,徐克导演的《黄飞鸿》一经上映便引起轰动,李连杰成为新一代功夫明星。随后,他塑造了一系列宗师形象,有古装的令狐冲、张无忌、张三丰,近代的的方世玉、黄飞鸿、陈真、霍元甲,以及现代的侠客、杀手、保镖、冒险家、警察等,李连杰凭双拳双脚打出来的“功夫宗师”足矣与成龙的“功夫喜剧”分庭抗礼。
之后,李连杰像成龙一样闯荡好莱坞,博得国际声名,成为第三位中国国际动作巨星,两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2008年,他与成龙合作《功夫之王》,饰演孙悟空及其一根猴毛,其动作已不见往日的凌厉干脆。之后,在《木乃伊3》他饰演龙帝,动作被特效和魔幻所代替。
四十岁后,李连杰只是以配角身份出现在一些魔幻或喜剧电影中,一代宗师退隐江湖,从此,中国再无“黄飞鸿”。
在李连杰之后,被寄予厚望的甄子丹在功夫片类型上已很难创新。他要么重复李小龙的“硬”,要么复制成龙的“拼”,或者走李连杰开创的“宗师派”道路。但他有深厚的东西方武术功底,勉强在自己的动作风格中,添加了一位“狠辣”,打出了名头。
四十岁左右的甄子丹在“叶问”系列结束后显出了疲态。最新的电影就是《天龙八部之乔峰传》,他的动作慢下来了,夸张的掌劲在视效的修饰下,已经丧失了狠辣的风格,成为无数功夫片中平庸的一部。
与甄子丹同时代的吴京,也走过甄子丹的道路,硬的、狠的、拼的乃至宗师派的功夫片,他都拍过。但在功夫片领域,他也只是对前辈的某种效仿或重复。直到《战狼》系列将他推上动作顶峰,但这个系列的战争元素及家国叙事远在动作之上,很难将其视作功夫片。及至后来吴京主演《流浪地球》系列,更与功夫挨不着边了。
如今,功夫片似乎已经沦为一个珍贵的遗产。纵有一些如成龙这样的巨星,仍在勉力为之,但终究无法逆转功夫片没落的颓势。
叁
《龙马精神》上映前后,成龙一直在卖力宣传。他或许是想用这部电影为功夫片招魂。在片中,他不仅致敬了龙虎武师,更是频繁地用台词、镜头抑或故事情节,回顾自己旧日的动作风光。可惜这些风光只是一种乏力的缅怀,而无法重振辉煌。
其实成龙很早就意识到,技术和视效的更新,会使得他那种搏命式的表演变得“费力不讨好”。电脑用三个小时的特效设计,抵得上三天的实拍。如此以往,谁还愿意以身犯险,又有什么必要去冒险?
其次,动作演员,尤其是会中国功夫的演员,越来越稀缺。多年来成龙始终找不到合适的接班人,说明世间再无第二个成龙和李连杰了。再加上现在的商业大片将故事的疆域拓展至宇宙,动辄毁灭一个城市、一座星球,乐意看几个人在破旧仓库里拳拳到肉的观众,已经寥寥无几了。
时代大浪淘沙,但不表示功夫片就是会被无情冲刷的沙子。或许可以从前几年的《一代宗师》和更早些的《卧虎藏龙》,探寻到功夫片的第四条道路——让功夫退居人物之后,成为人物的属性或身份。
成龙一旦不再搏命,观众便不再买账。因为观众对你的预期就是搏命。是你让动作成为一部电影最大的卖点和看点,当动作迟滞,功夫片便无立足之处。或许李连杰很早就看到了,所以从2006年《霍元甲》之后,他就让出主角,让出动作,甚至让出电影行业。
其实早在2017年的《英伦对决》时,成龙就已经触摸到了那条出路,他在片中饰演一位悲情的父亲,动作附着在人物之下,哪怕你不够搏命,从跳楼改为乘电梯,观众也不会有任何异议。因为他们走进影院是为了看电影。
功夫片只有“功夫”的前提是拥有像李小龙、成龙和李连杰这样的动作巨星。而一旦这样的巨星隐退,那么功夫只能是,也必须是变成一种表达工具,成为塑造人物的手段。喧宾夺主只会适得其反。
当然,成龙不会隐退,他还会打下去。中国功夫片也不会陨落,只要不打着功夫的名号营销情怀,而是如《卧虎藏龙》《一代宗师》般精心打磨故事和人物,就算功夫片大势不在,也可以如闪电般擦亮世界电影的这片天空。
文/李瑞峰 实习编辑 李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