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北京:《永远的山丹丹》来自民间 撼破人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13 14:59

由作曲家王丹红以党中央、毛主席在陕北工作生活十三年为背景创作的大型原创民族管弦乐组曲《永远的山丹丹》,近日在中央歌剧院剧场上演。第三次亮相北京舞台,这部民族原创作品也成为这座古典艺术殿堂亮相的首支民族管弦乐团。

微信图片_202304131336561.jpg

在指挥家孙鹏的带领下,唢呐、安塞腰鼓、信天游、陕北说书等多个极具陕北风情的艺术形式与陕西民族乐团与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营造出极为震撼的音乐画卷,整部作品七个乐章将近一个半小时从始至终激荡着陕北高原黄天厚土的豪迈激情,用史诗般的音乐语言讲述在那片黄土地上发生的故事以及生活着的人们。

微信图片_20230413132842.jpg

乐声一起,剧场内刮起一股浓烈遒劲的“西北风”。视觉上,庞大的民族管弦乐团四周摆放着巨大的唢呐,而拉弦乐和弹拨乐声部演奏员的脚下也提前放置了红火喜庆的安塞腰鼓。整场音乐会的序篇《信天游》在耳熟能详的《山丹丹》声中拉开序幕,那高亢嘹亮的歌声由远及近,仿佛在耳边又仿佛在天边。十名陕北壮汉举起近人高的大唢呐,合着乐团中的奋力敲打的打击乐,徐徐拉开一幅粗犷豪放的西北风情画卷。《壶口斗鼓》的鼓声阵阵,令人置身于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打击乐家们奋力敲击出与天斗与地斗的精气神;《祈雨》中陕北歌手苏文苍凉催泪的悲歌,唱出了人生的悲苦也唱出了不被大自然折服的不屈精神;《五彩的窑洞》音乐色彩的温暖,与前两张的悲凉形成鲜明的对比,白描似地展示了陕北乡亲的烟火气;《刮大风》是这部作品最受欢迎的章节,老艺人高永原头戴白羊肚,手弹三弦,腿上挂着竹板,用诙谐的语调、张狂的表现展示了陕北说书这个古老艺术的魅力;《赶脚的人》中,板胡演奏家沈城用手中的乐器为人们讲述了黄土高原上一群特殊的人群——赶脚人的不易与抗争;唢呐的声音可悲可喜,老辈子婚丧嫁娶它都是主力,而在陕北高原唢呐则是人们的心灵家园,《朝天歌》章节唢呐演奏家王展展用苍凉之音尽情抒发着这片黄土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而最高潮被设置在尾声《永远的山丹丹》中,十位陕北壮汉出现在观众席的台阶上,合着台上的乐队奋力吹响手中的大唢呐,而台上弹拨乐拉弦乐的演奏家们也都放下手中的乐器,抄起脚下的腰鼓瞬间秒变打击乐手,现场鼓声唢呐声音乐声震天动地撼破人心。

微信图片_20230413132852.jpg

当晚坐在观众席间的作曲家王丹红再一次享受了现场抑制不住的激情,回想起这部写于2017年的旧作,当年的很多经历已经有些模糊,但她至今清晰地记得当年她差一点就拒绝了这部作品的创作,因为此前刚刚为山西民族乐团创作了民族管弦作品《山西印象》,“因为两个地区文化同源性太强,毕竟在两年之内创作这样一部有着同质性的作品实在是太难了。”不过,她最终还是被陕西民族乐团的艺术家们的热情与执着所感动,怀着对红色文化的情怀踏上数次采风之路。在途中,她被民间艺人演唱的《刮大风》还有西北汉子吹响的大唢呐深深地打动,她决定将这些所看所经历的东西相片式地镶嵌在自己的作品中,“这些熟悉的音乐元素皆来自民间、来自传统、来自于人民,而陌生的感觉则是在创作过程中基于现代人的审美重新进行了包装。”

微信图片_20230413133656.jpg

微信图片_202304131336562.jpg

当晚的演出现场,有一群穿着校服的小观众,他们是来自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中心小学的学生们,这所学校曾经在2020年获得教育部认定并命名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看完后,小乐手们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用自己手中的乐器去感动别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九部中西佳作接连上演 2024上海新春音乐会喜迎龙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3
中国音乐学院上演龙“乐”新春2024新春专场音乐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30
龙“乐”新春专场音乐会在中央歌剧院上演 中国音乐学院贺新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8
民乐盛宴贺新年 北京艺术中心上演“2024民族管弦乐新年音乐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2
时尚民乐奏响难忘老歌 颂今流行国乐音乐会即将上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5
视点|西城展览路2023年金科文化艺术节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26
“赛龙夺锦”端午民族音乐会 邀副中心居民共享文化大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23
北京视点 | 国家大剧院五月音乐节公益演出走进城市副中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