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9日是第18个国际护胃日。这一天发布的《2023打工人胃健康洞察报告》显示,94%的受访人群(曾)有过胃部不适症状,73%的受访人群(曾)确诊过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但大众对胃肠道疾病仍缺乏正确认知,在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上欠缺行动力。
胃病是一种常见病,民间有“十人九胃病”之说。临床上,有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多种胃病,反映出来的症状有胃脘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嗳气、返酸、恶心、呕吐等——如果身体发出这些信号,是在提醒我们,必须重视胃健康。但从现实情况看,不重视胃健康的大有人在,而人一旦患上某种胃病,从身体到精神状态,都会深受其害。
最近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胃病不容忽视。比如有调查表明,72.37%的货车司机因为开车患有胃病、颈椎病、高血压等职业病。即胃病已成为广大货车司机排名第一的职业病。再如,专家指出胃病、胃癌等消化道疾病的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23至34岁慢性胃炎患者的比例逐年上升。即胃病年轻化趋势很明显,提醒年轻人重视“胃”。
更让人不安的一组数据是,针对职场打工人群体的调查显示,94%的受访人群(曾)有过胃部不适症状,比如消化不良、胃部饱胀、反酸烧心、胃痛等;73%的受访人群(曾)确诊过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如果打工人不爱惜自己的胃,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打工人群”就有可能变成“胃病人群”。
那么,究竟是打工人的原因,还是职场的原因,导致打工人大多患胃病?应该说,这两方面的原因都有。从打工人角度看,由于很多人的饮食习惯不规律,不按时吃饭,或者暴饮暴食,或过食刺激性食物等,就会引发某些胃部不适症状乃至胃肠道疾病。加之大众对胃肠道疾病仍缺乏正确认知,如错误认为忍忍就好了,可能小病会变成大病。
从职场角度而言,若用人单位对打工人工作分配不合理,或考核机制过于苛刻,容易造成打工人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继而影响胃肠道相关功能。《报告》显示,高焦虑、高紧张、高压力的情绪“三高”打工人中,有过胃部不适的占97%,确诊过胃病的占76%,均高于全人群整体水平。可见“工作—情绪—胃病”存在一定关联性。
而且,广泛存在于职场的过度加班现象,也会影响到打工人的胃健康。比如有的用人单位经常安排加班或过度加班,打乱打工人的生活规律和饮食习惯,给胃病埋下隐患。当熬夜加班、三餐不规律等变成“伤胃利器”,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打工人,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否则“伤胃”的后果可能会很严重,“爱胃”应该成为职场上的共识。
无论胃病在职场上如何演绎,每个打工人都应该变成“守胃人”。这既需要打工人自觉学习胃肠道疾病相关医学知识,主动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使之更合理更科学;也需要有关方面大力普及护胃知识。比如利用国际护胃日,公布相关调查报告和健康常识,就是很有意义的举动。此外,还要针对胃病高发人群加大精准普及护胃知识的力度。
总之,职场打工人很不容易,别让“打工人”变成“胃病人”。
文/丰收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