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长河流淌千年,运河文化生生不息。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硬件提升工程蝶变升级,五河交汇处传统与现代元素相互交织,今天的“活力之河”生机勃发亮点纷呈。
记者4月8日从中建五局获悉,目前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硬件提升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提升工程范围主要包含“一环线、五片区”硬件提升,即大光楼、一号码头、二号码头、漕运码头、柳荫码头五大特色片区及25公里特色滨河游览环线,其他提升内容还包含公园座椅、垃圾桶、标识牌等具有运河文化符号的基础设施,该工程将在近期完工呈现崭新面貌。
大运河亮点提升工程近期完工
对标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的高标准、高定位,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一环线、五片区”硬件提升工程建设内容覆盖园林绿化、景观步道、旧房码头改造、基础设施配套提升等诸多领域。
经过近一年的建设,长约25公里的特色滨河游览环线的施工堵点和交通断点实现联通,景区内游览路线成环贯通,方便游客通行游览。“主环线提升工程修复了破损路面,并将路面拓宽至4米,保障了景区主环线上的出行安全和车辆畅通。”中建五局大运河提升工程生产经理朱鹏举介绍。
大光楼片区结合北关闸重要节点和大光楼建筑本体,构建了大运河水工文化展示空间。一号码头结合韩美林《东方》城市雕塑和游艇码头,打造局部小轴线,形成滨水休闲区和时尚运动片区。二号码头通过网红游步道、互动游乐景观,打造科技创新活力水岸,钢结构主体建筑演绎了活力满满的仿古现代风格。柳荫码头增加柳荫广场的休闲设施,漕运码头引入新业态,增设漕运文化展示特色游览项目,激发消费活力提升街区活力。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相关工程预计都能在4月底完工。”中建五局大运河提升工程项目副经理邵夏军表示,随着项目的有序推进,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旧貌换新颜”,多措并举改造升级唤醒“大运河记忆”,让这里古今交融竞生辉。
赓续文化以“技艺”传承“记忆”
在尊重运河沿线现有风貌的基础上,亮点提升工程依托历史资源与现代元素,对“一环线、五片区”的空间体验、文化展示、特色功能等进行提升,不仅延续了壮美运河的千年神韵,还构建了具有现代气息的城市新名片。
硬件提升工程广泛运用了大运河文化元素,景区座凳样式参考官斛、官斗形制,河岸栏杆的造型仿似定船石、船锚,大运河旗杆桅杆化身为氛围装饰灯杆。提升工程将古画中的运河场景进行提炼,融入到树池篦子和文化地雕的设计之中。在漕运码头建筑木质结构修复中,匠心独运的建设者们采用“一麻五灰”“彩画”等传统工艺,以“技艺”传承“记忆”,起谱落墨之际,让各式彩绘跃然于木。“我们翻新的立面漆柱及檐下彩绘,施工相关的工艺做法也采纳了故宫古建修缮专家的指导及建议。”朱鹏举介绍。
春日盈盈,踏青正当时,漫步大运河畔能够邂逅古今韵味。柳荫码头复现通州八景之一的“柳荫龙舟”,船泊柳岸古韵新景焕活运河情怀。曾有“大运河第一码头”之称的漕运码头“帆樯林立、万舟骈集”,现在的漕运码头河面宽阔,街区旗帜飘扬、游人如织,仿古建筑古韵悠长,作为亮点片区的漕运码头再现昔日繁华,绽放出时代魅力。
如今大运河畔千帆竞发、古今交融,以运河文化为脉络,工程建设提升了景区的文化传承性和游览趣味性,展现了大运河的特色风貌,为市民游客带来全新的游园体验。
提升景区品质奏响“蓝色畅想曲”
眼下,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正在冲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而大运河“一环线、五片区”硬件提升工程也成为景区整体发展、功能布局、后续运营的有力支撑。硬件提升工程尊重原有生态环境。保留原有长势良好的绿植,广泛使用宿根花、观赏草,创造稳定的植物群落,选取生态木材打造游客步道,采用隐于自然环境的“鸟巢”式射灯,契合周边景观提升后的风貌。“大运河亮点提升工程复生态之美,还岸线于民,提升了景区品质,拓展了城市幸福空间。”朱鹏举说。
蓝绿交织、水城共融是副中心的主要特色。大运河京冀段已经满足游船通航条件,从副中心乘船南下即可直达河北香河。大运河硬件提升工程也进一步提升了古驿复原、生态改善、夜景亮化等景观,丰富了水上观光、运动休闲等新业态,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蓝色经济”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得以持续增强。阳光明媚时,游客可以登上大运河森林公园月岛观景平台远眺河北大厂县,也可以在副中心“最美网红大桥”千荷泻露桥边摄影打卡。夜幕降临后,行走在沿河步道,游客还可以欣赏大运河畔水幕喷泉与缤纷灯光共舞,桥梁绚丽灯光如呼吸般起伏,宛如诗意副中心的脉搏跳动。
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丰富多元的旅游产品和文化活动,也给京津冀市民提供了更多旅游休闲的好去处。“北京城市副中心马拉松将于近日开跑,赛事行进路线途径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诸多景点,其中大量景点都经过了我们的这轮修缮提升。”朱鹏举说,随着大运河“一环线、五片区”硬件提升工程的推进实施,“活力之河”焕新颜,大运河文化旅游品牌也得以更加彰显。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