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人皆知的成语,跟西方心理学相结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神奇火花呢?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心理学有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虽然科学心理学诞生于19世纪,但心理学思想却与人类同时诞生。而中国的成语,是体现心理学“漫长的过去”的重要视角之一。
当一位老板在公司里误解并指责爸爸,爸爸回家便会对儿子发火,儿子气得踢猫,猫急了去咬前来致歉的老板……这是著名的“踢猫效应”,也是“置换”这一心理学防御机制的典型案例。而相对应的,中国成语中的“代人受过”与弗洛伊德父女发现的心理防御机制之一——“置换”非常类似,其意译即“替罪羊”。
这些内容都源自于《藏在成语中的心理学》,区别于其他的心理学书籍,这本书以成语为入口,走进中国人的意识深处,揭开日常行为背后隐藏着的心理动机。将心理学融入生活,让我们从日用而不知到有意为之甚至是刻意为之,更加了解自己与世界。让我们能够倾听自己,认识他人,洞察内心感受,从而更加深度地看待和思考问题,实现潜藏在无意识深处的潜能。
走出心理困境,活出更真实的自己
《藏在成语中的心理学》由帆书(原樊登读书)猴面包树工作室出版,在2023年3月重磅上市。
作者杨眉老师在心理学领域研究颇深,是中国心理学科普先行者、心理学教授,专业背景强。
她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1984年杨眉老师开始向学生提供心理咨询,1985年从事心理教育。2007年她成为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2003年非典时期、2008年汶川地震和2020年新冠疫情中,杨眉老师均以志愿者身份承担督导工作。此前也出版过《与焦虑同行》《青春期集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和实践》《心理学术语力》等心理学专业与科普著作12部。
《藏在成语中的心理学》一书,也是她专为中国读者创作的心理学科普读物,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为人熟知且历史悠久。将成语与心理学内容结合,既让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我们很多行为或决定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同时易于传播。
这本书同时也被收录到猴面包树工作室“看心理”系列书籍中,这是一套包含各种主题的心理自助书籍,帮助读者走出心理困境,活出更真实的自己。认识自己,理解他人,改变世界。
书中包含54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成语和心理学术语,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同时也更加清晰与深度地理解心理学对我们的日常行为及决定的影响。并且,它以心理学及认知神经科学为基础,将内容分为三个部分——自我认识与认识他人、自我接纳与接纳他人、自我成长以及与他人共同成长。结合高度凝练的成语,帮助我们自我认识与成长、认识他人与世界,发挥潜能,从而提升人生幸福感。
为何人人都该懂点心理学?
因为当今社会人人都有“病”。
杨眉老师考虑到,心理学对于当下普通人们的重要性,如果人人都能够先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才能获得更有效的成长,成为一个不“内耗”的人。自己有了正能量,再去理解他人的心理,从而和对方一起调节、共同进步,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健康、更加快速地发展。
如果想做到这点,那就要将心理学知识从我们国人好理解的角度出发,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成语入手,每一篇都以其简短的形式,表达复杂具体的含义,投射出从古至今人类活动的心理信息。内容深入、文字浅显易懂,又不失专业性。杨眉老师在书中严谨地标记了很多注释和参考资料,同时每一个重点介绍的心理学术语后还附有英文,方便查阅及扩展相关知识。
内容的深浅是中学生都可以理解的程度,所以《藏在成语中的心理学》真的可以成为老少皆宜的心理学科普书。
这本书同时也受到樊登老师的大力推荐,希望能带给读者们更多的心理学科普知识,提升自我认知,帮助他人一起走出“内耗”,更好地生活。
编辑/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