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音乐学院第二届学生管弦乐作曲比赛决赛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举行。本场音乐会依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一流专业建设、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项目支持,由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承办。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指挥家范妮执棒天津交响乐团,演奏了10首入围的学生作品。最终,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2021级博士研究生林虎的《森林幽歌》获得比赛一等奖。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高缨表示,学校搭建这一实践平台,是为了让学生们的作品得到职业乐团的检验。
以赛代练检验学习成果
2021年,中国音乐学院举办了首届学生管弦乐作曲比赛。当时决赛音乐会由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金野执棒中国乐派交响乐团演出。“原本比赛应该是一年一届,因为疫情第二届延期至今年3月举行。”高缨介绍,近年来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已开展了期末考试音乐会、配器实践课、室内乐作品比赛、微歌剧创作、打击乐工作坊、毕业作品音乐会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为学生们与乐队、乐手之间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创造机会。
高缨表示,“最初管弦乐作曲比赛计划只面向硕士生、博士生,但考虑到学生们从大三的配器实践课就开始学习管弦乐创作,本科毕业作品也是管弦乐作品,比赛就可以作为一种对学生们乐器法和乐队语言构建学习成果的检验,以此提高他们的管弦乐创作能力。同时,本、硕、博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同一个比赛中竞技,也能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相互学习。”
本届比赛共收到18部作品,经过全校作曲主课教师初评后,由作曲家高为杰、韩兰魁、阮昆申、朱琳等教授进行复评,最终遴选出10部作品入围决赛。在打磨作品阶段,作曲系主课老师们对学生进行了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们也在与指挥、乐队的沟通过程中获得了乐器音色、演奏法、作品构思等各方面的建议,为未来的管弦乐作品创作奠定更扎实的基础。
风格各异的学生作品
决赛音乐会上展示的作品风格十分多样,体现了本、硕、博不同阶段的作曲系学生对管弦乐创作的不同理解。
2022级博士研究生王四光的作品《月明千里》,获得优秀奖和“乐团最喜爱作品奖”。听到自己的作品获得“乐团最喜爱作品奖”时,王四光很兴奋,对他来说这是莫大的鼓励,“演奏家承载着作曲家的一切,作品能得到演奏家们的认可是作品的最高荣誉。”
2022级硕士研究生苏日嘎拉图的作品《戈壁呼声》获得本届比赛二等奖。这部作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苏日嘎拉图介绍,作品灵感来源于他从远处看到戈壁滩景色时的触动,作品中能够听到乐队模仿风声、鸟鸣、驼铃等种种声音,广袤苍凉的戈壁在听者眼前展开。作品中融入了呼麦、长调、马头琴音乐元素,使其更具内蒙古地域风格特点。音响结构方面,作品以由远及近再走远作为空间构思,在写作手法上结合了民族音乐元素和西方当代音乐技法,如音高材料上将单音和泛音列混合使用。此次与职业乐团的排练、演出,苏日嘎拉图感慨收获颇丰:“从实践排练中我学到了各声部乐器的音量平衡,以及一些细节上的处理,比如小号、竖琴滑奏的运用等;还有学会了与指挥和演奏者如何有效沟通,如何在短时间内把自己的作品向指挥和乐团表述清楚。”在中国音乐学院“2020微歌剧创作培养计划”展演中,苏日嘎拉图的作品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此次获奖的管弦乐作品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他颇为全面的创作能力和天赋,“每参加一次比赛或音乐活动,都使我对作曲有更多的热爱和继续创作的动力。”
2021级博士研究生林虎的作品《森林幽歌》获得本次学生管弦乐作曲比赛一等奖。林虎是2022北京冬奥会与残奥会开、闭幕式作曲者之一,与其他同学相比,他已经是一位有自己风格的青年作曲家、音乐制作人了。林虎表示,自己从本科阶段就开始进行应用音乐的创作,但长期工作后,他更希望在作品中体现出自己的艺术追求,于是选择重返校园继续学习,“因此我格外珍惜这次比赛。”他表示,“平时的创作中,作曲者需要去想象作品呈现的面貌,或者用各种软件模拟乐队的声音,这与真实的乐队演奏有着比较大的差别。很感谢学校提供的平台和机会,让我的作品能被乐团演奏出来,使我们更能从细节上把握作品创作上的不足。”
作为本场音乐会指挥,范妮对每一部作品的排练演出都付出了很多心血,“从作品风格上看,十部作品是多样化的,每一首都有自己的特点。学生们的作曲技术或许还需继续学习、打磨,但此时他们的创作力非常值得肯定。虽然一些作品中有模仿的痕迹,但有些点子也很令人惊喜。”
作曲和指挥是两个必须实践的专业
决赛音乐会的评委除了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高为杰、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高缨、作曲系特聘教授张朝、指挥系副主任金野之外,还邀请了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郝维亚、作曲教研室主任姚晨,中国音协作曲与作曲理论学会秘书长陈丹布,以及天津交响乐团团长董俊杰。
在决赛音乐会开始前,高缨专门和担任决赛评委的作曲家们举行了一次小型的沟通会,希望评委们按照乐团委约作品的标准而非学校里老师评判学生作品的标准,来选择获奖作品。
作曲家张朝表示:“交响乐创作是极其复杂的。对所有的作曲者来说,只有将构思真实地演奏出来,才能检验出作品的质量。同时,作曲者也需要知道自己的作品被演奏时观众是什么反应,是否引起了共情、共鸣。因此,在学生阶段能听到自己的作品被职业院团演奏,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机会。”
范妮也谈到,此次天津交响乐团积极配合排练,有时谱面上的一些想法比较难实现,范妮也会和乐手们沟通,尽量满足学生们谱面上希望表达出来的音乐,“通过作品被演奏,学生们才能知道什么样的音乐是可以被演奏出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
董俊杰表示,天交多年来与中国音乐学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多次参与作曲系学生作品的演奏,也曾为指挥专业的学生提供执棒职业交响乐团的机会。“作曲和指挥是两个必须实践的专业。作为职业乐团,天交愿意多多助力中国音乐人才的培养。”此次天交不仅拿出很多时间排练学生作品,并且让乐手们参与投票选出职业乐团乐手们心中的好作品。
据悉,中国音乐学院学生管弦乐作曲比赛未来将成为作曲系搭建的常规实践平台,每年通过一次高规格的比赛完善学生们的知识架构,让学生作品有机会被职业乐团演奏,让学生更多地听取作曲家们的专业建议。
编辑/谭卫平